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西财经大学工程硕士(物流工程领域)组织行为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小集团思想”自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贾尼斯详细地研究了集体讨论过程中可能产生失误这个问题。他分析了各种政治和军事决策,发现了“小集团思想”的现象。

(1)“小集团思想”的定义

“小集团思想,’,又称“群体思维”,是指“参与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的一种思想作风,在这个群体中,认为追求思想一致比现实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更为重要”。这一群体的成员认为,保持群体的统一、创造和谐的气氛有特殊意义。由于把这样的目的摆在首位,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种可能的备选方案,使决策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群体思维的特点

①顺从性思维

在这种群体中顺从作风占主导地位。如果某一群体成员不接受领袖人物或多数人的意见,会受到孤立、嘲笑或排斥。在这种条件下即使群体成员对采取的决策有怀疑也不敢公开发表意见。因此,“小集团思想”会造成一批俯首帖耳的顺从者。

②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在具有“小集团思想”的群体中,其成员往往会封锁怀疑群体决策正确性的信息,尤其是对群体领导人封锁这种信息。这样,会严重影响群体决策的质量。

③盲目乐观情绪

在这种群体中往往过高估计成功的概率,过低估计失败的概率,认为本群体的决策一定会成功,其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④相信群体无所不能

这种群体的成员往往认为,一切都决定于他们的行动,过高估计自己拥有的物质手段、自己的组织和专长,而对外部条件、敌方力量估计过低。

⑤首创精神的假象

这种群体认为自己在解决经济或政治问题生具有首创精神,人们或社会组织的命运取决于它的决策。而实际上,这种信念只小过是一种假象。

总之,“小集团思想”一方面会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和群体成员的自我满意感; 另一方面却会降低决策的质量,使群体决策的效果比个人决策的效果更差。

2.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凝聚力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凝聚力是指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没有凝聚力,一群人不能被称为一个群体。

(1)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

①态度和日标的一致性

当群体成员拥有相似的态度时,他们愿意在一起。同样,个体往往被一个与自己具有相似日的的群体所吸引。

②外部的威胁

外部威胁的存在可以增加群体凝聚力,因为这时群体成员不得不同舟共济、相依为命。与外界的竞争可以导致凝聚力增强,而群体内成员的竞争将导致凝聚力下降。

③群体规模

小群体比大群体有更高的凝聚力,因为小群体为成员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往的机会。群体越大,异质越多,态度和价值观差异也增大,所以大群体凝聚力低。另外,在大群体中,需要更多硬性的工作标准,这也影响了群体成员之间形成自然的、非正式的关系和交往。

④奖酬体制

以群体为单位的奖酬比起以个人为单位的奖酬,会导致更高的凝聚力。以群体为单位的奖励制度可以使成员们意识到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因此增加合作精神。相反,鼓励群体成员之间竞争的奖励制度将削弱群体凝聚力。

⑤班组的组合

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为基础组成的班组有较高的凝聚力。

⑥与外界的关系

一般来说,与外界隔离的群体有更高的凝聚力。这些群体往往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隔离也使得群体成员产生同命运感以及共同抵御外界威胁的需要。

⑦群体的绩效

一个成功的群体更容易发展凝聚力。成功使得成员产生优越感,彼此增进好感。而失败则往往使成员们互相埋怨,把别人当替罪羊,这种冲突将减弱凝聚力,甚至导致群体瓦解。

⑧领导作风

领导者的民主作风可以充分地激发起群体成员的主动精神与创造性,在民主的气氛下,领导者有意识地创造优秀的群体规范,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强群体凝聚力。此外,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群体成员的不同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都会影响群体的凝聚力。

(2)凝聚力的作用

①满意度

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比低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他们认为作为群体的一员很值得,也很愿意参加群体的活动,并忠诚于群体。凝聚力也使得成员们更加遵守群体规范。 ②沟通

高凝聚力群体中的成员比低凝聚力群体中的成员沟通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凝聚力高的群体成员间往往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互相之间愿意交流,因此有更多的沟通机会。这样的沟通又反过来加深了相互关系和了解的程度,促进了凝聚力的增加。

③生产率

决定凝聚力对生产率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二者相一致,则高凝聚力群体会做出高绩效; 如果二者相违背,则高凝聚力群体会做出低绩效。总的来说,高凝聚力群体比低凝聚力群体更倾向于维护他们的目标。

④群体意识

凝聚力高的群体容易形成群体意识。在凝聚力过强的群体中,是不能容忍异议的。对这样的群体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大家一致,而不是做出高绩效。群体意识的另一个表现为高凝聚力群体成员一致对外。凝聚力使得群体成员产生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导致成员们对外界的敌视和排斥。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组织变革? 什么是组织发展? 分析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 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2)组织发展

概括地说,组织发展所蕴涵的观念和针对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人的尊重。个体被知觉为肯负责、有良知、能关心他人。因此,应该保持人的尊严,对员工应以礼相待。

②信任与支持。主张建立新型的有效能而健康的组织,它具有这样的特征:充满信任,脚踏实地,开放,支持。

③权力平等。有效能的组织不强调层级分化的职权与控制。

④公开对质。有问题不应该藏在背后或是压抑下去,而是应该公开出来,让员工们发表意见。 ⑤参与。变革使许多人都受到影响,因此实行变革应征得他们的赞同。变革涉及的人越多,就越要争取他们的参与,使变革成为全体人的事。而不仅仅是少数变革代理人或管理者的事。

(3)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现代组织者不仅注重组织变革问题,而且更注重组织发展问题。

①组织变革侧重解决组织内部出现的某些不利于组织生存的问题,在变化的方向、形式等方面都是比较剧烈的,它意味着原有状态的中断,更接近予一种不连续的过程。

②组织发展侧重解决组织向前发展的问题,本质上是渐进的、连续的进程,是分步独立、小步微调的演变。

在许多情况下,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其内容在许多方面是重叠的。

4. 组织公民行为有什么负面的作用?

【答案】(1)组织公民行为可能是一种对组织有利但是对个体造成损失的行为。例如,有的员工可能因为热心帮助他人而耽误了自己的工作。

(2)组织公民行为可能是出于利己的动机。例如,有的员工愿意做分外的工作,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感兴趣,或者逃避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