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 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C. 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

D. 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

【答案】A

【解析】1927年下半年,中共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召开八七会议,发动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2.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

A. 实业救国

B. 民主共和

C. 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D. 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以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3. 下列选项不是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是( )。

A.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B. 决定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C. 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

D. 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答案】B

【解析】《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除此之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并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4. 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

A. 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B. 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 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D. 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A

【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但过急过猛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如刮起“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严重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5. 1949年,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主要是为了( )。

A. 夺取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B. 解决民主革命遗留问题

C. 解决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间题

D. 解决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问题

【答案】C

【解析】七届二中全会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6. 集中在(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当时,这个斗争主要集中在( )。

A. 建设什么性质国家之争

B. 解放区与国统区关系之争

C. 军队与政党的关系之争

D. 国共两党关系的斗争

【答案】A

【解析】当时的矛盾和斗争集中于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7. 1954年,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选举的主席是(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刘少奇

D. 周恩来

【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54年12月21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召开,共有委员559人,出席会议的委员有541人。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于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本内容已经列入宪法,这个共同纲领已经为宪法所代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会议推举了毛泽东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选举周恩来为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等16人为副主席。

8. “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小轻言牺牲。”“否则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这是国民党哪次会议时蒋介石提出的? ( )

A. 国民党五大

B. 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

C. 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

D. 制宪国大

【答案】A

,作了事【解析】1935年“华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达成了“何梅协定”

变以来最大的退让。是年1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大上作了“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 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的著名讲话,第一次公开表露了作最后抵抗的打算。会后,蒋介石接替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院长,清除了行政院内的亲日官僚,国人目其为国民政府对日方针的重大变动。

9. 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是( )。

A.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B. 统一全国大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C. 整党建党、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

D. 没收官僚资本、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

【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复杂,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为此政治上、军事上,祖国大陆统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镇反运动。其中后者被称为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巩固了新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10.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采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