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贸易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H-0模型

【答案】H-0模型(即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是指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的一个贸易模型。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H-0模型的主要结论是:①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②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此可见,在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决定两国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基础仍然是生产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而这一比较优势是由要素配置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异决定的。

2. 贸易条件

【答案】

贸易条件

际市场价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如果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称之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为了衡量贸易条件的变化,世界银行建立了贸易条件指数,用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的比来衡量。如果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上升得比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要快,贸易条件指数就上升,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恶化。

3. 无谓损失

【答案】无谓损失又称为社会净损失,是指由于市场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而引起的社会成本,也就是当偏离竞争均衡时所损失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社会净损失是由于垄断、关税、配额、税收或其他扭曲等因素引起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不到的那部分,使资源得不到最佳限度的分配。例如,当垄断企业抬高价格时,消费者将减少消费,

是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这样将导致减少的数量中本来可以实现的消费者剩余都流向了社会,这种社会性损失,就是所谓的社会净损失。

4. 重商主义

【答案】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晚期为晚期重商主义。二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保证顺差就可以。被称为贸易平衡论。为了鼓励输出实现顺差,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如出口退税、奖励出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

5. 生产补贴

【答案】生产补贴是指政府为控制价格和扶持生产而对生产部门提供的补助,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补贴视为负的生产税。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除出口补贴以外的补贴”都是生产补贴。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的区别在于,生产补贴对所有生产的产品进行补贴,不管该产品是在国内市场销售还是向外国出口。这些补贴包括政府对商业企业的资助、税收减免、低利贷款等直接的方式,也包括对某些出口工业生产集中的地方给予区域性支持、资助研究与开发项目等间接的做法。

6. 倾销

【答案】倾销是指以低于本国的售价和成本价的价格出口到国外市场上的行为。它是一种在国际上进行的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指厂商虽然出售的是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在国际贸易中,这种价格歧视行为就是通常所谓的“倾销”。

7. 总体均衡分析

【答案】总体均衡分析是指既包括商品市场上进口与出口两个部门的总体分析,也包括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两种市场的总体分析的一种均衡分析。由于各种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紧密相连的,总体均衡分析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

8. 进口抵制

【答案】进口抵制是贸易制裁的手段之一,它是指采取贸易制裁的一方禁止从被制裁国进口商品,则可称为“进口抵制”。与“出口禁运”一样,制裁和被制裁双方都在“进口抵制”中受到损害,惟有不参与制裁者会得到好处。

9. 罗勃津斯基定理

【答案】罗勃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要素变动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与该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关。如果是贸易小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改变,贸易条件不变。进口替代型増长会使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増加,出口产品的生产下降,总贸易量减少。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使出口产品的生产增加,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减少,总贸易量上升。

10.贸易基础

【答案】贸易基础是指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的基础问题包括:①各国之间发生贸易的原因;②各国发生国际贸易的条件;③不同国家出口不同商品的原因;④一国的进出口模式的决定因素。

11.从量税

【答案】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计算公式为:从量税额=商品数量X 每单位从量税。

12.特定要素模型

【答案】特定要素模型是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该模型涉及三种要素两种产品,它假定某些要素是特定用以某些行业的,这些要素是不可在行业之间流动的。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比如棉布和粮食;然后这个国家有三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生产棉布,只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力;生产粮食,只需要投入土地和劳动力。这意味着资本和土地都是特定要素,只能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而劳动力是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力。

二、思考题

13.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1)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2)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美元的进口税. 这时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3)中国为汽车进口设定150单位的配额限制,这时国内汽车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变动。

(4)中国给国内汽车制造商每辆3000美元的生产补贴,这时国内汽车的产量、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政府、厂商的福利变动。

(5)如果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保护国内汽车制造业,你认为应该实行哪一种政策?在实践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