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二战”后,日本确定教育体系实行单轨制的法案是( )。

A. 《教育基本法》

B. 《学校教育法》

C. 《教育救谕》

D. 《学校令》

【答案】B

,主要内容有:①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解析】1947年,日本国会公布了《学校教育法》

方分权,中央文部省权力被削弱,新设教育委员会管理各地学校行政事务; ②采用六三三四制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原来的六年义务教育延长到九年; ③高级中学以履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 ④将原来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

2. 在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中等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文献是( ) 。

A. 《斯宾斯报告》

B. 《哈多报告》

C. 《雷沃休姆报告》

D. 《诺伍德报告》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英国的教育法案的掌握程度。1926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英国调查委

,这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英国中等教育的报告,就是《哈多报告》

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1938年,以斯宾斯为首的英国教育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以改革

,该报告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中等教育为中心的报告,即《斯宾斯报告》

战之前,英国基本上形成了文法学校,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种类型的学校,把哈多报告中的双轨教育发展成为了三轨,使得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至此“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

1943年,1981-1983已经为公众所接受。英国又提出了论证不同儿童进入不同学校的《诺伍德报告》。

年,在雷沃休姆基金会的资助下,英国高等教育研究会连续发表了十多份对高等教育的调查报告,

,主要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被称为《雷沃休姆报告》

3. 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中,不宜作为教学目标的表述是( )。

A.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B 培养学生区别事实与假设的能力

C. 培养学生运用特定信息检验假设一致性的能力

D. 培养学生领会一个段落中各种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答案】A

【解析】教学目标是一种预期的教学成果,应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当实现的在认知、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布卢姆倡导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目标,旨在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又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其它教育活动一样,都有着明确的目标进而追求某种结果,而不是盲目、无意识的活动。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与其他选项相比较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目标并不明确,分类不明显。

4. 要求每个乡必须设立一所初等小学,每个城市设立一所高等小学; 地方有权征收特别教育税款作为教育经费; 坚持所有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师范教育的训练,国家保证教师获得最低限度的薪棒的法案是( )。

A. 《基佐法案》

B. 《费里法案》

C. 《费舍法案》

D. 《福斯特法》

【答案】A

【解析】1833年颁布的《基佐法案》规定:①政府与教会应携手发展初等教育; ②公、私立学校应实施相似的道德与宗教教育; ③扩大初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凡具有相应知识水平、并向地方行政长官递交由三位咨议官签署的德行证明书且年满18岁的法国公民,皆可开设私立初等学校; ④在法国每一区内须设初级小学一所,超过六千人的城市则须设高级小学一所; 地方有权征收特别教育税款作为教育经费; ⑤坚持所有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师范教育的训练,国家保证教师获得最低限度。

5. 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是( )。

A. 凯兴斯泰纳

B. 蒙台梭利

C. 拉伊

D. 爱伦凯

【答案】A

【解析】凯兴斯泰纳(1854--1932)是德国教育家,19世纪后期开始在欧美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行动者。他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论对德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6. 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精神是( )。

A. 人本主义

B. 古典主义

C. 世俗性

D 等级性

【答案】A

【解析】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在教育上的具体表现为: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其中人本主义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精神,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7. 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宫廷学校的教育方法是( )。

A. 洁问法

B. 问答法

C. 训导法

D. 灌输法

【答案】B

,即文法,【解析】欧洲中世纪宫廷学校的学习科目和当时的教会学校一样,主要是“七艺”

辩论、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教学方法也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了很多问答体的教材,令学生记诵,在记诵这些问答时,学生就掌握了有关宗教、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

8. 推进日本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除了 “教育改革推进本部”以外,还有( )。

A. 临时教育审议会

B. 文部省

C. 教育部

D. 教育督察会

【答案】A

【解析】1984年,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临时教育审议会”(简称“临教审”)和1987年文

,是8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改革部省成立的“教育改革推进本部”(后改称“教育改革实施本部”)

的领导机构。

9. 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主要强调( )。

A. 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

B. 教师对课程的再开发

C. 管理者对课程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