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外国教育史(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一一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社会性和历史性
C. 相似性和差异性
D. 现实性和潜在性
【答案】B
,是马克思【解析】本题是考查对教育性质的认识。马克思的这段话出自《德意志意识形态》
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经典论述。这段话集中说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2. 雅典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活动要求它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善战的军人,更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擅于通商交往的正式活动家和商人。因此,雅典男诩12, 3岁就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还有( )。
A. 骑马、击剑、游泳
B. 骑马、游泳、奏乐
C. 击剑、游泳、文法
D. 骑马、击剑、辩证法
【答案】A
【解析】雅典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这种和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它的教育制度中。雅典的男孩7岁以后进入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12, 3岁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此外,还有骑马、游泳、击剑等。到15.6岁以后,少数贵族子弟再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以五项竞技为主的体育是首要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三艺”。到18岁时,再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两年的军事训练。之后,通过一定的仪式,取得国家公民的称号,参与国家政事。
3. 下列作品不属于终身教育思潮的代表作的是( )。
A. 《终身教育导论》
B.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C.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 《教育的语言》
【答案】D
【解析】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行和各国学者的积极提倡下,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思潮。代表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其代表作为《终身教育导论》。另外,终身教育思想方面较有影响的作品有《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年)。《教育的语言》是谢弗勒的作品,属于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作。
4. 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
A. 斯多葛学校
B. 体操学校
C. 埃弗比
D. 体育馆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希腊教育,尤其是雅典教育及其各级学校的掌握程度。雅典的男孩7岁后进入私立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学习,主要内容为读、写、算的初步知识等。到12岁、13岁又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15岁、16岁时,少数贵族子弟再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主要内容为以“五项竞技”为主的体育,除此之外,还要学习“三艺”(即文
,接受法、修辞和哲学)。而18岁时,少数贵族青年则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又称为“埃弗比”)
军事教育。外国教育史中对于学校的考查频率很高,所以,一定要注意,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学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 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A. 习得效应
B. 情绪唤起效应
C. 抑制效应
D. 反应促进效应
【答案】C
【解析】观察学习理论表明,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习得新的行为。这种间接习得的行为既可能促进原有行为发生的概率,也有可能抑制原有行为的发生。观察学习有三种行为效应:抑制效应、扩散效应和促进效应。其中,抑制效应是指当学习者观察到某榜样因某一行为而得到了令人厌恶的后果,此时效仿的体验会增强对这一行为的抑制,那么抑制效应也就发生了。
6. 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 ) 。
A. 连锁学习
B. 辨别学习
C. 概念学习
D. 规则学习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加涅的学习分类的考查。连锁学习是指学习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结; 辨别学习指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概念学习指能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一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规则学习也称作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定律,原理的学习就是规则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一也称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是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
7. 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
A.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B. 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C. 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D. 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德育模式的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体谅模式是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价值澄清模式是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价值澄清的目标就是使人们获得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使他们能以一种令人满意与明智的方式适应他们所处的不断变化的世界。价值观念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念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 社会学习模式是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注重的是道德行为的养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改革逐步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鲜明反映这种转型努力的标志性文献是( )。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答案】D
9. 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任务的是( )。
A. 写命题作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