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658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矫正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策略有哪些?

【答案】矫正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策略有:

(1)市场的自由化、促进化和活泼化

①市场的自山化。指政府对已经存在的市场管制予以解除,让更多的参与者加入,使其充分竞争,让市场的供需法则能够充分运作。市场自由化的方式有解除管制、民营化和合法化。

②市场的促进化。指原本的市场机制不存在或者失灵,即没有价格机制能够促进有效的交易,政府提供价格措施,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市场促进化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利用价格机制分配既有的财货,建立既有财货的财产权; 二是创造可以市场化的财货。

③市场的活泼化。指对财货的重新分配。原有的市场虽有供需双方,但市场机制运作不佳,政府因此采取措施激发市场的功能。

(2)诱因机制与政策

①供给面的赋税手段。指对于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征收产出税,如根据排污量征收排放费:对于进口货物征收关税。

②需求面的赋税手段。指对于外部不经济的财货课以货物税或消费税,如对酒、烟的征税; 对公共财使用者征收使用费,如高速公路的通行费等。

③供给面的补助手段。指对于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给予相对的配合补助款; 此外减免赋税也是一种手段。

④需求面的补助。如发放代金券,让消费者到市场购买特定的财货或服务。

(3)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指政府利用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期符合政府的要求。在自由市场体制下,产品的数量、价格均由市场机制来确定,当政府采取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措施时,政府便是通过“有形的手”来影响市场的利益分配。政府管制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财的正常运作,防止外部成本的产生,消除信息不对称,维护平衡与防止偏差行为。

(4)非市场的供给机制与政策

①非市场的供给机制与政策的情形

a. 民间不能办理的事,政府提供(如军事、外交);

b. 不宜由民间办理的事情,由政府提供(如公用工业);

c. 民间不愿办理的事,由政府提供(如社会救济、义务教育);

d. 不应由民间办理的事,由政府提供(如税收、制币等)。

②政府以非市场供给的方式

a. 政府直接供给。指由政府部门直接生产及分配公共产品。

b. 政府间接供给。指由政府设定独立的机构来负责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或者通过外包的方式提供服务。

(5)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机制与政策

①社会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生活安定,使其在遇到事故、收入中断或收入减少时,不但可以获得补偿,而且能够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保险制度。凡按法令规定应投保的国民一律参加,并无选择余地,就是讲,保险的对象为社会大多数人。

②社会救助以老弱残障孤苦无依无靠者为主要对象,传统上,社会救助以私人、慈善机构和地方政府为主,如今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功能。社会救助范围包括生活救济、医疗补助、急难救助、灾害救助以及对无家可归的人的救助等。

2. 理解政府审计的性质、作用和类型。

【答案】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度、规定,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政府机关、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审核等监督活动。其性质、作用和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审计的性质

政府审计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其目的是对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2)政府审计的作用

在政府预算以及财务管理当中,审计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起监督作用,并促进财政监督的实施。我国宪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②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活动符合有关政策、制度规定起保证作用。通过政府审计,监督各地区、部门和单位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实施,审查财务行政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否正确,检查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是否健全、完善。

③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起保证作用。通过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监督审查,揭发、纠正、制止和防止则务行政活动中的各种错误和弊端,保护国家则产。

④政府审计有助于提高财务行政的效益。通过政府审计,审查财务行政活动的效益大小,发现问题,改进管理,促进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行政单位提高财政收支效益,促进各级政府高效率地实施行政管理职能。

(3)政府审计的类型

政府审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有:

①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

a. 事前审计。指在财务往来发生前的审查,主要审查其是否合法。事前审计是日常管理检查

和管理深度、细节修改的必要部分,但缺点是:耗费大,繁琐,容易削弱被审计部门的责任性以及造成单位内部之间的摩擦。

b. 事后审计。指在会计期终了时对财务往来的审查。它能履行政府审计中的所有审计范围。 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a. 内部审计。指履行审查的审计者是政府行政部门的成员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提供信息、分析、评价和发表与管理职责及目标有关的意见,以加强管理,以便达到组织的目标。

内部审计的好处是:首先,可以以公正的、贴切的信息为基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帮助组织解决管理中的许多问题; 其次,可以及时发现和提供组织的现存问题,有助于组织及时解决和排除管理上的故障; 再次,对于那些职责划分不经济或缺乏效率的组织,可以起到有效控制的功效; 最后,可促进组织间更好的信息交流,有助于高层管理者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既定政策或程序的修改、解释和完善上。b.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反,外部审计是由外部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选派的审计人员对政府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为了检查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资产与负债的账面情况与政府真实情况是否相符,外部审计人员需要抽查政府的基本财务记录,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分析这些记录是否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和记账程序。

3. 行政内部监督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体系分为两大类型:一是非专门监督,它是指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 另一类是专门监督,它是指政府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有隶属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活动实行的监督。

(1)非专门监督,包括一般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

①一般监督

一般监督是指有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产生的相互监督,即行政机关内部的纵向监督。行政机关内部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是最直接、最有力的监督,因为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之间是领导和被领导、指挥和服从的关系。我国宪法和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都规定: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改变或撤销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或决定等。上级机关可以通过行政的、经济的、组织的手段,实现迅速有效的监督,保证政令畅通、依法行政。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形式主要有:工作检查、工作指导、工作督促、工作报告、专案调查等。下级行政机关对上级行政机关也可以实行监督,如对上级行政机关的错误决定、命令也可以提出批评、建议。

②职能监督

职能监督是指政府具体职能部门就其主管的工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同级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及工作人员、有领导或指导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活动的某一方面实行的监督,如人事监督、财政监督、税收监督等。

③主管监督

主管监督是指政府主管部门对下级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有隶属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