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答案】(1)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结构
①经济区系统
经济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旱出现的经济地域组织形式,世界各国各地区现已形成不同等级的经济区系统。
a. 经济区主要标志:
经济地域专门化与区内经济的协作为。
b. 经济区的影响因素:
中心城市的经济吸引与扩散作用,对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区内外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c. 经济区形成的意义:
经济区及其他地域系统在促进劳动地域分工的深化,加强地域专门化与协作,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经济地带系统
a. 经济地带系统产生原因:
经济地带系统是由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 b. 经济地带系统特点:
经济地带系统特点主要表现在大的地域范围内经济呈现带状分布和地带间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梯度差异的特点。
c. 经济地带系统形成的意义:
经济地带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逐步推进的趋势,也是工业生产不断集中和逐渐分散的必然结果。
③城市地域系统
a. 城市地域系统产生原因:
城市地域系统也是世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产物。
b. 城市地域系统分布特点:
第一,城市分布往往直接受产业分布的影响,并表现出有规律的地域组合特点。
第二,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城市带、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以及不同等级的城市,组成统一的城市地域系统。
第三,小同等级与类别的城市,完成小同的职能,成为小同地域的经济核心。
c. 城市地域系统形成的意义:
城市地域系统在促使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协调城乡的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客观性
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有其客观规律,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都共同遵循着经济地域运动规律。人们只能遵循客观规律去认识与划分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经济地域,去推动经济地域尽快地发展,而不能主观地随意划分经济地域。
②经济地域物质内容的综合性
任何经济地域都是综合性的经济地域,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地域。它们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组合,形成地域经济综合体。
③地域经济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的一致性
在劳动地域分工规律的作用下,每个经济地域都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形成一个或多个主要专门化部门。此外,还要发展一些为专门化部门服务的辅助性产业部门以及为当地居民生活服务的自给性产业部门,使整个区域的经济得到综合发展。
④经济地域体系结构的多元性与多层次性
经济区系统只是经济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经济地带系统、城市地域系统、规划区系统,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地域系统,而且,每个系统又包括多个层次,但各系统、各层次的地理界线,相互间可能相吻合,也可能不一致并相互交错。
⑤经济地域运动的规律性
所有的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即地域运动)都是有规律的,生产力是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劳动地域分工的不断发展是形成经济地域的直接原因。这两者是经济地域形成、发展(即经济地域运动)的主要规律和基本规律。
2. 地理学动态观察世界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地理学动态观察世界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1)地方的综合
地方是研究过程和现象之间复杂关系的天然实验室。地理学长期的传统是试图了解小同过程和现象如何在各区域和地方间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相互作用如何赋予地方以独特的性质。
(2)地方之间的相互依赖
地方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内部现象和过程,也依靠来自别处的人流、物流和思想流,从而导致地方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了解这些流及其对各地方的影响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焦点。
(3)尺度间的相互依赖性
地理学关注空间和时间两种尺度,重视从全球到地方的空间尺度。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能深入了解地理过程和现象,了解这些过程和现象在不同尺度上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能最大限度地表现某现象变化的尺度,能提供认识其形成机理、过程和性质的重要线索。
3. 如何全面理解持续发展的概念?
【答案】(1)持续发展的概念
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全面理解持续发展
①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发展方面要按照“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动态调整原则,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全方位逐步推进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体系。
②社会发展方面
社会发展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人口综合管理与优生优育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体系、劳动就业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报、应急救助体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③资源保护方面
资源保护方面要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重要资源安全供应体系和战略资源储备制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对资源的需要。
④生态保护方面
生态保护方面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⑤环境保护方面
环境保护方面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强化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重点海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和监督执法,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环境合作,在改善我国环境质量的同时,为保护全球环境作出贡献。⑥能力建设方面
能力建设方面要建立完善人日、资源和环境的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媒体,全面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监测评价系统,建立面向政府咨询、社会大众、科学研究的信息共享体系。
4. 简述工业生产的特点
【答案】工业生产的特点包括:
(1)无明显季节性和地域性。
①无明显季节性:工业生产是物理的或化学的生产过程,它不像农业那样依赖自然条件,受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