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比较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之间的差异

【答案】(1)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根据扩展扩散的传播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

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②等级扩散

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③刺激扩散

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2)迁移扩散

迁移扩散是指由于作为文化载体的人在空间上的移动使文化也发生空间上的变迁。迁移扩散的特点有:

①由具有该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特点。迁移到远处,是该文化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②某些边界对文化有屏障作用,完全不能通过屏障的较少,比较多的是可部分通过的可渗透屏障。

③某些文化现象,在一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的波动和周期现象。

2. 简述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莫迪模型。

【答案】(1)莫迪模型主要观点

当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和种族状况被叠加在城市的物质空间之上时,它们应该被看做是社会主要维度的代表,它们把各社会匀质区分隔成扇形和带。

(2)莫迪模型特点

这些扇形和带状不是简单地叠加在城市形态之上的,它们是经过了与城市形态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扇形和带状的构造还可能受到特定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城市扩张模式的影响。

(3)莫迪模型主要内容

莫迪模型提出在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大部分城市中,居住分异主要受三个维度的支配: ①一个维度是社会经济状况维度。

②第二个维度是家庭状况、家庭生命周期特征。

③第三个维度与种族隔离和种族状况有关系。

3. 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有哪几种? 分析旅游的区域特征。

【答案】(1)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一致

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国。这些国家一直是全球国际旅游构成的主体,既是主要的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2)客源地与目的地相对应

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对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又与主要客源国相毗邻,形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关系。

(3)有的目的地的客源来自四面八方

如北京的游客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而有的客源地中,其目的地有相对分散,如北京的居民区北京家去度周末,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度假。

4. 简述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麦金德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地理学教授,其政治地理学的代表作为《历史地理的枢纽》。

(1)其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①研究的出发点是政治组织的特定地域,指出在内陆生存的人具有内陆的偏向,他认为东欧和中亚部分是心脏地带,其外侧为渐移地带。

②提出陆权优势论,认为当时内陆偏向强的民族是俄罗斯的斯拉夫民族,海洋偏向强的民族是以英国、美国为中心的盎格鲁一撒克逊族。

,谁统治了东欧谁就主宰了心脏地带; 谁主宰了心脏地③提出了有关世界战略形势的“名言”

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 谁能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世界岛是指以欧亚大陆为中心,包括非洲和大洋洲陆地集中的部分。

(2)意义

①进步性

对国际战略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20世纪的前半叶他的理论成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分析问题、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②局限性

有人批评他过于强调陆心的重要性与潜力,忽视了空军的作用,甚至认为是为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提供依据。

二、论述题

5. 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1)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的原因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人地关系式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人地关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曾出现许多不同的人地管,面对人口剧增、资源医乏、环境恶化、生态失调等日益严重的全球化问题,人类才开始意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当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由此谋求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和谐的人地关系和谐论,逐步在全世界得到确认,并成为人文地理学理论的一大革新。

(2)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①环境决定论

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忽视各种因素之间复杂关系,把人看做是环境的产物,居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

②可能论

它小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

③适应论

人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④生态论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侧重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⑤环境感知论

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⑥文化决定论

在人地关系中,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6.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图,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成因。

【答案】(1)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