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渤海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知识综合(同等学力加试)之传播学教程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统学派(经验学派)
【答案】传统学派,又称经验学派,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学派,它注重挖掘传播活动的自身规律,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紧扣具体的传播实践,都同人们的实际传播经验密切关联,他们的研究方法及成果都带有十分突出、十分明显的经验色彩,所以传统学派又有经验学派之称。传统学派立足于具体的传播实践,研究成果往往能直接用来指导人们的传播活动,尤其对开展卓有成效的传播意义更大,这是其长处。它的缺陷是把传播的现状当成天经地义,无可置疑的事实,并以接受既定事实为前提来从事研究。
2. 符号
【答案】符号是指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在这些现象中某种可以感觉的东西就是对象及其意义的体现者。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粗略地看,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3. 批判学派
【答案】批判学派是传播学研究的一大学派,它是以对既定的传播现实和现存的传播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系统地批判而闻名,锋芒所向直指传播的要害:即为谁传播,为何传播。批判学派主要致力于对传播现象之深层背景的考察,史注重传播及传播体制的阶级性和历史性,更强调传播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它是以西欧为中心传播学的一大学派,他们研究的长处是有高屋建领的视角,令人茅塞顿开之感; 他们的不足在于忽视或根本就无视对传播自身规律的探讨,置实际经验、具体问题于不顾。
4. 自媒体
【答案】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只是其中的一种力式。网络自媒体的数量庞大,网络的隐匿性给网民提供“随心所欲”的空间。自媒体包括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空间、人人网、Facebook 等。它具有平民化、个性化,门槛低、运作简单,交互性强、传播迅速,良荞不齐,可信度低,相关法律不规范等特点。
5. 非语言符号
【答案】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声、烽火、标志、图像、手势、表J 清、姿态、病症、口峭、气味等。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不尔则把非语言符号称为“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全都理解的微妙代码”。
6. 李普曼
【答案】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李普曼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该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 )和“刻板成见”(stereotype )o
7. 公共领域
【答案】公共领域是指一种概念上的、存在于社会中的“空间”,这种空间位于私人生活领域以及倡导自身目标(有时也是公共的)的机构与组织之外。在这个空间中,导致民意形成的公共联系和公共辩论是存在的,这些又可以导致政治运动和政党的形成,以监督私人利益。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其核心概念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成为欧洲主流政治话语的一部分,欧美各国学者的专题性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公共领域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受到高度审视。现在,媒介可能是公共领域的主要机构,而公共领域的品质则有赖于媒介的品质而定。从极端方面看,特定的媒介结构倾向,包括集中、商业化与全球化,都会对公共领域产生危害。
8. 奥尔波特公式
【答案】奥尔波特公式是指山传播学者奥尔波特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流言流通量公式,他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流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重要性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暖昧性之乘积成正比,即:R=IXAC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X 证据的暖昧性)。这个公式指出了流言发生的两个特点:①流言通常是围绕人们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的; ②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的信息(如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等)不足、状况的暖昧性、不确定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寻求信息。
二、简答题
9. 何谓“第三人效果”(thethird-personeffect )? 试举一个应用第三人效果概念可以解释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1)“第三人效果”的含义
“第三人效果”(thethird-third-personeffect )由美国学者戴维森提出。它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一一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2)“第三人效果”概念的应用
戴维森举了1975年的一个例子,当时第一次公布烟雾喷洒器的有害效果。制造商的反应相当快,立刻改用液体喷洒剂和压缩容器。一个解释是,他们认为,一般公众可能接受新闻消息的影响,停止购买该产品或抵制这些公司。
另一个应用第二人效果的例子可能是对特定种类的检查制(试图控制或限制信息)的理解。例如,主张检查色情材料的人有时似乎更担心它对其他人的效果,而不是对自己的效果。冈瑟调查一批受试者关于色情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效果,还检查了他们是否支持对色情进行法规限制的意见。他发现了第三人效果。人们倾向于认为,色情对其他人比对自己有更大的影响。更进一步,他还发现,显示最多第三人效果的这些受试者最支持对色情材料立法限制。
对第三人效果的一个有趣的解释是,人们其实比自己认为的更易接受大众媒介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假设认为,人们觉得其他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大众媒介的影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当然可能对自己产生错觉,低估了消息对他们的效果。
10.简要说明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在传播研究方面,拉扎斯菲尔德所取得的最杰出的成就,就是提出了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这一理论虽说问世于1948年,因为这一年出版的由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合著的《人民的选择》一书对此第一次给予详尽阐述,但这个意义重大的传播理论的形成却要追溯到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总统大选所做的调查研究。
(1)大众媒介对选民们的影响非常有限,换句话说大众传播的效果甚微。这个结论同人们的常识显然大相径庭。
(2)两级传播是指信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到舆论领袖那里,然后再经舆论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所以称为两级传播。其中的第一级传播是从大众媒介到舆论领袖,第二级传播是从舆论领袖到全体公众。
11.请谈一下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早期发展的影响。
【答案】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早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芝加哥学派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而言,特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