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705设计理论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窑洞的陈述,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
A. 窑洞主要有两种:靠崖窑和下沉窑
B. 下沉窑是平地挖坑成院,坑(院)壁上掏窑
C. 窑洞冬暖夏凉,但也有潮湿、通风不好的缺点
D. 窑洞住宅以天然土起拱为特征,主要分布于豫西、晋中、陕北、陇东、新疆吐鲁番一带也有分布
【答案】D
【解析】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下沉式窑洞是在原状土中挖凿的窑洞或利用生土、沙石掩覆的建筑。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而挖掘的拱形穴居式住宅。不是以天然土起拱的,是挖掘出的洞穴。
2. 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 )。
A.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B.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C. 西安半坡村遗址
D. 西周,陕西岐山风雏村遗址
【答案】A
【解析】A 项,商代早期的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二号宫殿,两者都是建在夯土台上的木构架、夯土墙殿堂,以廊庑围成院子,是我国最早的廊院式建筑;B 项,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建筑是首例采用榫卯技术的一座干阑式建筑;C 项,西安半坡村遗址是采用榫卯技术建筑代表。D 项,陕西歧山凤雏村出土了“中国第一四合院”。
3. 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谁?( )
A. 杨庭宝
B. 梁思成
C. 吕彦直
D. 庄俊
【答案】C
【解析】A 项,杨庭宝与梁思成齐名,在建筑界享有“南杨北梁”之誉。B 项,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家,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建筑教育工作,并参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其著有《梁思成文集》四卷、《清式营造则例》。C 项,吕彦直是年轻的建筑师。他因31岁设计了中山陵而名声鹊起,后来他又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等。D 项,庄俊主要设计作品有天津扶轮中学、唐山交通大学、上海金城银行等。
4. 下列哪座城市的总体规划采用了带状布局?( )。
A. 天津
B. 西安
C. 重庆
D. 兰州
【答案】D
【解析】兰州城市因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带状布局。
5.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商业建筑类型的一组建筑是( )。
A. 商铺、旅店、养济院
B. 商铺、文会馆、酒楼
C. 塌坊、会馆、商铺
D. 商铺、旅店、文会馆
【答案】C
【解析】塌坊是供出租用的货栈称谓;会馆即商贾集会场所,是商业行会的意思。商铺是通常意义上的百货营销之所。旅店、酒楼也属于商业建筑类型。文会馆为文人雅集场所,养济院属于官办慈善场所。
6. 下列为民居建筑平面示意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哪些地方的民居?( )
A. 四川灌县、江苏苏州、安徽黟县
B. 云南大理、福建永定、江苏吴县
C. 四川灌县、福建永定、山西平遥
D. 云南大理、山西祁县、江西婺源
【答案】B
【解析】本题图示分别为云南大理一颗印住宅、福建永定遗经楼、江苏吴县东阳卢宅。
7. 浮雕为不漏明的单面雕,于宋《营造法式》中作法,于材料表面刻画图案,将图案以外的部分浅浅的铲去一层称( )。
A. 挑地起突
B. 压地隐起
C. 减地平铲
D. 素平
【答案】
【解析】《营造法式》卷三石作制度中提及:“雕镌制度有四等:一曰剔地起突,二曰压地隐起,三曰减地平(金及),四曰素平”。总括起来,石雕的品类实际上有八种,即:①混作——圆雕;②半混——圆雕,仅备三面,另一面贴地;③剔地起突——高浮雕,去地;④压地隐起一低浮雕去地,深2〜3毫米以上;⑤减地平(金及)——线刻,去地甚少,在一毫米以下;⑥实雕高或低浮雕,不去地;⑦平(金及)——线刻,不去地;⑧素平——无花纹。
8. 下列哪一组全部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
A. 平遥古城、福建土楼、周庄同里江南古镇群
B. 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
C. 泰山、大足石刻、武当山古建筑群
D. 故宫、拉萨布达拉宫、嵩山少林寺
【答案】C
【解析】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有:泰山、大足石刻、武当山古建筑群。周庄同里江南古镇群、麦积山石窟和嵩山少林寺、目前尚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9. 以祠堂为中心、中轴对称且具有单元式住宅特征的民居是( )。
A. 北京四合院
B. 新疆阿以旺
C. 福建客家土楼
D. 徽州民居
【答案】C
【解析】福建客家土楼,基本居住模式以集成式住宅的形制形成单元式住宅聚落特征,祠堂位于其民居建筑群体的中心点。无论圆、方、弧形楼等,均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形制,均中轴对称。
10.“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思想见于( )。
A. 《周礼》
B. 《商君书》
C. 《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