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州大学法学院847经济法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自律型社会中间层主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案】(1)自律型社会中间层主体概念社会中间层主体,是指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为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影响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起中介作用的主体,如工商业者团体、消费者团体、劳动者团体、国有资产投资机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资产评估机构、交易中介机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等。也有学者将这些虽不具有权力属性,但却在实际事务中拥有某些权力并扮演着权力角色的主体,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自治组织等,称为准公权力主体。

(2)社会中间层主体特征

①中介性

a. 在市场主体之间的中介,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它们主要在市场主体之间充当经纪或起媒介作用。

b. 在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中介,如某些事业单位、地方自治团体、行业自治组织等,它们主要在政府对市场主体进行干预以及社会参与国家活动过程中发挥连接、沟通和传导作用。

总之,社会中间层主体是政府干预市场过程中、市场主体之间在交易与竞争过程中的媒介。 ②公共性

即社会中间层主体属于非政府公共机构或组织。其公共性主要表现在:

a. 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宗旨。

b. 提供公共物品。社会中间层主体提供的服务属于准公共物品(或公共物品)范畴。

c. 其行为具有公信力。社会中问层主体不具有政府的行政强制性,其行为的效力或效果主要依靠公信力来支撑和维持。

③民间性

即社会中间层主体独立存在于政府系统之外,是一种民间组织或机构,它可以是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甚至企业组织。

④专业性

每一类社会中间层主体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般是对某一特定公共领域的专门事务进行管理或服务。

2. 简述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

【答案】(1)消费者的权利,是指消费者在消费领域中所具有的权能,它是消费者利益在法律上的体现,即在法律保障下,消费者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列举了消费者九大基本权利,如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获赔权、受尊重权、监督权、结社权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据此,消费者不但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本身是符合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而且有权要求经营者在其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时保障其人身、财产的安全。

(2)安全保障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权益。保障安全权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由于消费者取得商品和服务是用于生活消费,因此,商品和服务必须安全可靠,必须保证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不会损害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为保障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实现,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安全保障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身安全权,人身权是我国宪法、民法等法律赋予公民最基本的生命安全权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权; 二是财产安全权,消费者的财产不受损失的权利。

(3)为保障消费者安全权的实现,经营者应当注意:

①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符合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②对于暂时没有标准的,应当符合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要求;

③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安全的商品和服务,要事先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且表明或者说明正确的使用方法;

④发现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严重缺陷,即使消费者采用正确使用方法仍可能导致危害的,应当及时告诉,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3. 我国对货物与技术进出口有哪些限制和禁止性规定?

【答案】依据《对外贸易法》之规定,国家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关货物、技术的进日或者出日,我国对货物与技术进出口的限制和禁止性规定有:

(1)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2)为保护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护动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护环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3)为实施与黄金或者白银进出口有关的措施,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4)国内供应短缺或者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自然资源,需要限制或者禁止出口的;

(5)输往国家或者地区的市场容量有限,需要限制出口的;

(6)出口经营秩序出现严重混乱,需要限制出口的;

(7)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国内特定产业,需要限制进口的; 对任何形式的农业、牧业、渔业产品有必要限制进口的;

(8)为保障国家国际金融地位和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限制进口的;

(9)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10)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进口或者出口的;

(11)在战时或者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国家在货物、技术进出口方面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12)国家对与裂变、聚变物质或者衍生此类物质的物质有关的货物、技术进出口,以及与武器、弹药或者其他军用物资有关的进出口,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以维护国家安全。

4. 纳税申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手续,也是基层税务机关办理征收业务、核定应收税款、开具纳税凭证的主要依据。纳税申报的基本要求:

(1)纳税人必须依法进行申报,向主管税务机关如实报送纳税申请表、财务会计报表和有关纳税资料。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申报、报送事项。

(3)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时,必须报告主管税务机关,酌情延期申报,并由主管税务机关重新核定纳税额; 延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定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5. 政府采购的方式。

【答案】政府采购的力一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

(1)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工程,应纳入政府采购管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各省有关建设下程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政府采购公开招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开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2)邀请招标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服务,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

①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

②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政府采购项目总价值的比例过大。

(3)竞争性谈判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货物或服务,可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

①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没有合格标的或重新招标未能成立;

②技术复杂或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具体要求;

③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

④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