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84地理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赫特纳、拉采尔、弗里德曼的主要学术观点。

【答案】(1)赫特纳的主要学术观点

赫特纳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的地理学方法论著作有《地理学:

,叙述了地理学的历史、性质、任务、研究方法、概念和思想的构成、地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图和图片、文字表达以及地理学教育,系统地阐明地理学理论,还著有(区域地理学基础)等。

(2)拉采尔的主要学术观点

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其主要成就有:

①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

②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主要著作《人类地理学》中,强调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分布、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进程; 在所著《政治地理学》中,把国家比做生命有机体,认为向邻国扩张领土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

(3)弗里德曼的主要学术观点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美国经济学家,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

2. 简述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基本原则与发展重点。

【答案】(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2)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

循环经济实质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为特征,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与绿色消费等融为一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主动地减少废物,实现节约资源和环境改善的双重目的。

(3)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发端于传统经济,又是对传统经济的反思、否定和创新。它具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①减量化原则

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

②再利用原则

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周期,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次数,并在多种场合使用,有效延长产品的时间强度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③再循环原则

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目标,旨在通过回收和综合利用,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既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将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理念和三大基本原则贯穿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生产、消费和回收三大流程环节及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重要层面中去,并且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三大领域。

①依托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工业产业体系;

②依托绿色消费,建立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③依托区域规划,建立生态城市,构建社会循环框架。

3. 比较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之间的差异

【答案】(1)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根据扩展扩散的传播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

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②等级扩散

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③刺激扩散

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2)迁移扩散

迁移扩散是指由于作为文化载体的人在空间上的移动使文化也发生空间上的变迁。迁移扩散的特点有:

①由具有该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特点。迁移到远处,

是该文化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②某些边界对文化有屏障作用,完全不能通过屏障的较少,比较多的是可部分通过的可渗透屏障。

③某些文化现象,在一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的波动和周期现象。

4. 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有哪几种? 分析旅游的区域特征。

【答案】(1)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一致

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国。这些国家一直是全球国际旅游构成的主体,既是主要的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2)客源地与目的地相对应

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对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又与主要客源国相毗邻,形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关系。

(3)有的目的地的客源来自四面八方

如北京的游客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而有的客源地中,其目的地有相对分散,如北京的居民区北京家去度周末,去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度假。

5. 旅游对区域文化影响

【答案】(1)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

①文化变更的原因

a. 生态环境的改变。

b. 两种不同文化的接触。

c. 社会进化过程影响的结果。

②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的表现

文化移植理论认为,当两种文化相碰撞时,两者都会通过“借用”的方式向对方靠拢。这种借用并不是对等的,而往往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

③旅游成功的因素

a. 游客

团队游客和散客与旅游地居民交流的机会大不相同。这种交流的程度随行程安排、游客的旅游动机、欣赏力水平、爱好和生活经历不同而变化。

b. 时间、空间和交流

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交流还受游客逗留时间、双方交往的自然和社会空间、双方的语言能力、双方交流的愿望的影响。

c. 文化经纪人

旅游地主人在交流中也起一定作用,这就需要文化经纪人的努力。文化经纪人往往是能使用两种语言的人。他们在旅游动中或充当翻译和导游,或充当旅游团领队和旅游产品的销售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