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58人文地理学之人文地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地缘政治学
,是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流派。基本观点是全球或地【答案】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制约。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势,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源于19世纪后期。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
2. 人口转变
【答案】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3. 种族
【答案】种族又称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这一概念以及它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世界上有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4.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答案】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在这个巨系统中,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地系统发展变化的机制。
5. 城市地域结构
【答案】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它是城市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系列上的投影,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一是己经成为市区的里侧建成区:二是正在城市化的、与市区联系频繁的外侧郊区。
6. 同城效应
【答案】同城效应是指对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发生重要的作用和联动效应。同城效应,意思与”同城化”相近,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局势下城市间互相交
流合作发展的必然产物。
7. 白吕纳
【答案】法国人文地理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维达尔一白兰士的人文地理学思想,认为人文地理学应着重研究人在地表所做的事业,并把这些事业称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事实:主张人地关系的可能论,认为人对人地关系的形成具有选择的可能和自由。著有《人地学原理》、《历史地理学》、《法国人文地理学》等。
8. 人本主义地理学
人本主义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主要观点有:①在历史地理学领域,认为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为了理解一个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②在文化地理学领域,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人本主义地理学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 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答案】
9. 第四产业
【答案】第四产业是指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卫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讯产业,即以计算机和通讯设各行业为主体的IT 业。第四产业技术新,知识、智力、科学技术密集,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社会服务性和相关性强。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产品形态、劳动形式均不同,主要反应人类的脑力劳动,生产无形的信息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
10.种植园农业
【答案】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二、简答题
11.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
(1)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易发生矛盾
在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占绝对人口优势的民族很容易产生大民族主义,轻视与忽视少数民族,使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或者由于历史的宿怨过深,使其产生一种分离或独立的倾向。
(2)跨国界的民族与土著民族的矛盾
跨国界的民族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属少数民族,而其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则不属于少数民族,是人口多、影响大、地位高的主体民族。当他们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得不到良好的、应有的待遇时,往往易于产生从所在国分离出去,合并到相邻的同一民族国家去的愿望。
(3)在中等非民族国家或双民族国家中,居于第二位的民族对第一位民族的挑战与对峙。 (4)多民族国家缺乏占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产生的重重矛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
12.点轴式空间结构模式的主要内涵。
【答案】(1)点轴式空间结构的内涵
点轴式空间结构指区域中不同等级的点和轴线,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它是在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点轴式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
①区域发展的初期
虽然出现了增长极,但是也还存在其它的点,这些点也是经济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增长极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周围的点产生多种影响:
a. 增长极需要从周围的点就近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客观上就释放了这些点所蕴藏的经济增长潜力,使它们在向增长极提供资源和要素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收益
b. 增长极在开发周围市场时也给周围的点输送了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相应的生产技术,带去了新的信息、新的观念,这样,就提高了它们的发展能力,刺激了它们的发展欲望,同时,也给了它们发展的机会
c. 伴随着经济联系的增强,增长极与周围点的社会联系也会密切起来,结果,就会带动和促进这些点的发展。
②轴线形成过程
在增长极与周围点的交往中,就必然产生越来越多的商品、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的运输要求。从供需关系看,就意味着增长极与周围的点之间建立起了互补关系。为了实现它们之间的互补性,就会建设连接它们的各种交通线路、通讯线路、动力供给线路等。这些线路的建成,一方面更加有利于增长极和相关点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改善了沿线地区的区位条件,刺激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在继续向增长极及相关点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于是,沿线地区就逐渐发展成区域的经济活动密集区,成了区域发展所依托的轴线。
③车由线形成后
位于轴线上的点将因发展条件的改善而使发展加速。这时,增长极和轴线上点的规模不断增大,轴线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它们又会向外进行经济和社会扩散,在新的地区与新的点之间再现上述点轴形成的过程。这样,就在区域中形成了不同等级的点和轴线。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