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84地理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城市经济区的概念。我国城市经济区如何划分。
【答案】(1)城市经济区的概念
城市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或城市密集区为依托,在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对内、对外经济联系同向性特征的经济地域综合体。核心、腹地、经济联系、联系通道是城市经济区构成的四大要素。
(2)城市经济区的划分
①城市经济区划分原则
中心城市原则、联系方向原则、腹地原则、可达性原则和过渡界限原则。
②划分步骤
a. 选取劳动力指标、流量指标和开放指标,对我国地级以上的城市的中心性作出综合评价,确定了我国两级城市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b. 运用外贸货运流、铁路客运流、铁路货运流、人口迁移流和空间信息资料,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大陆跨地域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
2. 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分析全球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
【答案】(1)人文地理学的特点
①社会性
人文地理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人文现象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区域性
任何人文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特定的空间,如地理位置、分布范围、区域差异、空间结构、区域特性与规律等。区域性是人文地理学最基本的特性之一。
③综合性
人文地理学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它不仅是地理科学整体中的一部分,而且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
(2)全球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
①森林资源的锐减
过度砍伐和开垦,使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面临毁灭性的威胁。
②淡水资源短缺
人类消费淡水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严重的淡水资源短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而且
分布是不均衡的,淡水短缺成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的严重制约因素。
③耕地减少和退化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以及非农业用地的不断增加,世界耕地面积己趋于零增长,甚至略有减少。与此同时,许多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耕地退化。
④沙漠化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滥伐森林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在许多地区,游牧牲畜的增加超过了牧区所能减少的能力。有些地区,如拉贾斯坦为增加耕地,减少了牧场,加大了对其余牧场的压力。这种过度放牧的结果,造成了土壤生产率的下降,反而加重了沙漠化。
3. 简述尼日利亚一刚果语系的主要语族及其分布
【答案】尼日利亚一刚果语系又可分为5个亚语族。
(1)大西洋亚语族包括塞内加尔的沃洛夫语,几内亚、塞内加尔和马里的富拉尼语,马里、几内亚的曼丁戈语,马里、尼日尔的桑海语。
(2)沃尔特亚语族主要是布基纳法索的莫西语。
(3)儿内亚亚语包括范围西起利比里亚东到尼日利亚的儿内亚湾一带。西部以阿肯语为主,东部以约鲁巴语为主。
(4)豪萨亚语族主要是豪萨语,分布于尼日利亚北部及其附近地区。
(5)班图亚语族其所包括的语言有尼日利亚东部的蒂夫语,喀麦隆和加蓬的芳语,刚果的刚果语、林加拉语、卢巴语,安哥拉的姆本杜语,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斯瓦希里语,赞比亚的本巴语,津巴布韦的绍纳语,莫桑比克的马库阿语,南非的祖鲁语。
4. 上海市的农业分布自近郊至远郊为蔬菜带,花卉带,乳奶带,棉粮带,这是何种区位理论
【答案】(1)这是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布局的理论,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2)杜能农业圈结构
第一圈是自由式农业圈
为距离城市最近的农业地带,主要种植或生产易腐难运的作物或产品,如需要新鲜时消费的蔬菜、小便运输的果品(如草毒等)、鲜奶等。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所决定。
第二圈是林业圈
生产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必须在城市近处(第二圈)种植。
第三圈是轮作式农业圈
没有休闲地,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色。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六区(马铃薯区、大麦区、首蓓区、黑麦区、碗豆区、黑麦区)轮作。其中耕地的50%种植谷物。
第四圈是谷草式农业圈
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七区轮作。同第三圈不同的是总
有一区为休闲地,七区轮作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燕麦,第四、五、六区为牧草,第七区为荒芜休闲地。全部耕地的43%为谷物种植面积。
第五圈是三圃式农业圈
此圈是距城市最远、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将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分为三区
,三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远离农家的地方则作为永久牧场。(黑麦区、大麦区、休闲区)
本圈全部耕地中仅有24%为谷物种植面积。
第六圈是畜牧业圈
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据杜能计算本圈层位于距城市51^-80km处。此圈之外,地租为零,则为无人利用的荒地
5.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体现在:
(1)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2)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的运动中,比如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政区和疆域的变革、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播、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等,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小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史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6. 比较书面调查与口头调查的优缺点。
【答案】(1)书面调查
书面调查法又可以叫做问卷调查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建议意见的一种书面调查方法。调查者将问题制成表格,以邮寄、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等方式让被调查者填答,从而知道被调查者对调查问题的看法及意见。
①优点
a. 突破时空限制,在宽阔范围内,对对众多被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这事问卷调查法的最大优点。
b. 更佳方便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研究。
c. 节省人力、时间和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