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人事管理

【答案】人事管理是指组织运用一定的手段和力一法,有效地把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合理地组合在一起,从而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实现组织管理目标。它既指一种管理实践活动,即如何让人做事和事得其人,人事两宜或适人适事,又指一门科学,即研究人事管理活动的科学。具体包括以下职能:招聘、调配、培训、考核、薪酬、劳动关系管理。

2. 逻辑数据库

【答案】逻辑数据库是一组规范化的基本表。把概念数据库演化为逻辑数据库的主要工作是采用数据结构规范化原理与方法,将每个概念数据库分解成三范式的一组基本表,逻辑数据库就是这一组三范式基本表的统一体。逻辑数据库标准涉及各基本表的命名标识、主码、属性列表及基本表问的结构关系。

3. 伍德罗,威尔逊《行政之研究》

【答案】伍德罗·威尔逊,美国著名学者,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1887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业大学《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也因此被认为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认为:

①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则注意不够,所以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行政管理力一面。

②要发挥和实现政治的功能,就必须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加强执行,提高行政效率。

③国家的权力主要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因此就从结构上否定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这一观点后来被古德诺发展成系统的理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④一个良好的政府应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务官和效能精干的文官。此外,威尔逊还论及创造精神、行政责任、文职官员培养等问题。尽管《行政学之研究》并未涉及行政学的基本框架,一也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因其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因而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

4. 程序性决策

【答案】程序性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发生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以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程序性决策要求必须按照规则处理各种社会事务,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予以决定。在没有规则可循的情

况下,必须有先例可供参考。程序性决策一般都不是涉及面较广的重大问题。

程序性决策的特征是:决策的目标内容往往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其结构比较稳定,有明确的成效标准,一般由低层次的决策者沿用惯例或套用数学模型进行处理。

5. 政府绩效管理

【答案】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过程,强调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目标,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目标。总的来说,政府绩效管理是由收集绩效信息、确定绩效目标、划分考核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改进绩效等流程构成的行为体系,它既包括对政府绩效创造过程的管理,也包括对政府绩效结果的评估; 既包括对公务员个人的考核,也包括对政府组织绩效的考核。绩效管理活动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是持续提高政府绩效、不断促进管理创新的动因。

6. 政府信息公开

【答案】信息公开制度是政府公众信息传播机制的基础。其宗旨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增加行政活动的透明度,监督政府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是合法、及时、真实和公正,“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信息公开的义务人,社会的个人、团体和组织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人,依法享有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事权、财权、人事权等方面的政府信息,以及行政行为的依据、程序、时限和行政处理决定的部门、程序、理由和结果。

7. 办公自动化

【答案】办公自动化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先进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其构成包括:①事务性OA 系统; ②信息管理型OA 系统; ③决策支持型OA 系统。具有文字文件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声音处理、信息查询、网络通信、决策支持和行政管理等功能。

8. 公共危机事件

【答案】公共危机事件,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危及政府职能运行、社会生活和群众利益的重大事件。对政府来说,国内国际社会出现重大纠纷或冲突都可成为公共危机事件。危机事件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而且会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公关人员应迅速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妥善处理,尽量减轻其危害。

二、简答题

9. 简述预算编制方法

【答案】预算编制过程即资金分配过程,在过去形成了多种资金分配模式和预算编制模式。目前我国预算编制方法是部门预算法。部门预算支出主要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

每部分支出采用不同的方法编制。具体的编制方法有:

(1)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定额管理

①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合为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是编制基本支出的基本方法。定员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确定的机构人员的编制数,定额指各部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各项基本费用支出(包括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人均额度标准。即:

人员经费或公用经费一定额x 定员

②目前地方政府确定定额标准的依据:

a. 部门的职能和工作量。财政部门根据其职能将各部门分成若干档次,不同档次适用不同标准。

b. 财力是制定定额标准必须考虑的。在实际中,受财力限制,常常是不能完全按部门实际需要来核定定额标准的。

c. 往年支出标准。这些通常成为确定定额的依据,成为确定基本支出的基数。

d. 其他地区标准。各地通常根据本地财力、生活水平以及历史数据,确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标准。

③定额编制的特点

定员定额的编制方法使得人员和公用经费预算比较固定,弹性较小。

a. 人员经费除调资影响,通常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财政部门通常是按实批复。

b. 对公用经费来讲,由于部门支出总额限制,定额标准通常变化小大,年度间只做微调,实际上仍是基数加增长的渐进模式,而不是根据每年工作量重新测算。

④定额编制的难点定额标准的核算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是如何把预算和部门实物资产直接挂钩。日常办公经费中的大部分是和部门的实物资产相关的,因而,为了科学合理地核定定额标准,实物资产的费用定额标准是一项关键的内容。

(2)项目支出

①项目支出概述

项目支出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部门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的用于年度支出计划。

中央部门的项目按照部门预算编报要求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年度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类。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包括如下基本原则:综合预算的原则; 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 追踪问效的原则。

项目的申报、审核和批复是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环节,也是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央部门预算中项目预算支出

a. 中央部门对申报的项目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中央部门项目库。根据年度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中央部门对其项目库中的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统一排序后才能向则政部申报。则政部对中央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排序纳入财政部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