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绩效导入
【答案】绩效导入就是进行绩效培训,为能保证绩效的持续改进,必须通过培养使管理者和员工具备相应的额能力。绩效导入一方面可以增进管理者和员工就绩效管理的了解,尽可能减少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和由此造成的不良绩效; 另一方面可以让管理者和员工掌握绩效管理的操作技能,例如如何设定绩效指标、如何评分、如何进行绩效沟通等,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在具体实施绩效培训时,组织应根据员下的具体情况来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流程。
2. 定员定额
【答案】定员定额是编制基本支出的基本方法。定员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确定的机构人员的编制数,定额指各部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各项基本费用支出(包括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人均额度标准。因此,它们的预算实际上是一种公式预算,即根据固定的标准按特定的公式计算,该公式为:人员经费或公用经费=定额x 定员。
3. 行政人员伦理
【答案】行政人员伦理是指国家公务员的行政道德意识、行政道德活动以及行政道德规范现象的总和。行政人员的伦理是公务员的行为规范伦理,它是行政伦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由:①主观与客观统一; ②美德与公德统一:③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4. 社会监督
【答案】社会监督指由各社会组织和团体及公民作为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活动实施广泛监督活动。包括:
①社会团体的监督,指各种社会团体作为监督主体对行政管理实行监督的活动。
②公民的监督,指公民作为监督的主体,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对行政管理实行监督的活动。这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公民权利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公民监督是社会监督中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监督。
③社会舆论的监督,是指社会公众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形成舆论来对行政管理机构及其活动实施监督的活动。这项监督是宪法赋予社会公众的公民权利,从根本上来说是民主社会中新闻自山和公民享有的言论自山的必然延伸。
5. 行政领导者责任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其内容包括:①政治责任即领导责任,是指领导者因违反特定政治义务或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导致的政治上的否定性后果,以及所应遭受的谴责与制裁。②工作责任指行政领导者的岗位责任,即行政领导者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成败的个人担当。③法律责任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应负的责任。
6. 行政程序法治
【答案】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由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时fpJ 、顺序等要素所构成的行为过程,包括行政行为程序、行政组织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行政程序法治是涉及规范行政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核心问题。
7. 行政管理的文化职能
【答案】行政管理的文化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管理,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的。
8. 守夜人
【答案】从1776年亚当·斯密以《国富论》全面阐述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原理开始,至1933年3月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为止,政府“守夜人”职能一直是西方国家政府在长达二百多年的进程中的公共政策的信条。“守夜人”是指自由主义理论对政府职能规范的形象概括。其具体内容包括:
(1)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佳途径就是给予经济活动完全的自由,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市场,而政府职能规范的基本价值标准,就在于成为一个好的“守夜人,’o
(2)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则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在这个意义上,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二、简答题
9. 简述对非正式组织应持怎样的态度。
【答案】非正式组织应是在正式组织中,由于个人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自由结合体,它不具有特定的目的,而是具有偶发性或自然形成的。
行政组织是法定的正式组织。而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J 清交流、情趣相近等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无法定地位,也缺乏固定形式和特定目的,对正式组织的目标达成会发生促进、限制或阻碍作用。
(1)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表现在:可以调节、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加强组织内部意见沟通,增强成员内部凝聚力,使组织成员遵从团体文化价值规范,进而增进团结,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改善组织气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非正式组织也有消极作用。当两种组织利益不一致时,其成员为在非正式组织中寻求满足,往往忽视行政组织目标,造成目标冲突,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非正式组织成员沟通频繁,容易传播谣言,对正式组织和成员危害极大。
(3)综上所述,在研究行政组织时,对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尽量降低其负面影响。具体包括:
①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比如,正式组织在进行人员配备时,可以考虑把性格相投,有共同语言和兴趣的人安排在同一部门或相邻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们有频繁接触的机会,这样就容易使两种组织的成员基本吻合。在客观上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条件。
②促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正式组织效率的提高。人们通常都有社交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或工作之后与别人没有接触的机会,则可能心情烦闷,从而影响效率。相反,如果能有机会经常与别人聊天,摆摆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障碍,甚至发发牢骚,那么就容易卸掉精神上的包袱,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工作中去。
③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贡献。非正式组织形成以后,正式组织既不能利用行政方法或其他强硬措施来干涉其活动,也不能任其自由,因为这样有产生消极影响的危险。因此,对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应该加以引导。这种引导可以通过借助组织文化的力量,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来实现。
10.简述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答案】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效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分二大类,即政策决定、资源和执行环境。二方面因素的性质、构成及相互间的关系,决定政策执行的效果,即是否能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或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1)政策决定因素
政策决定是指经山完整的法定程序,山法定的公共权力主体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并昭示公众的、关于某一特定政策问题的具有社会公共权威性的规定。这种规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①政策的合法性
a. 一方面指符合法律或法规的条款性规定,通过合法程序获得合法性;
b. 另一方面是指符合法律或法规的原则和精神,坚持正义的法律原则。
②政策的合理性。
a. 一项合理的政策要建立在明晰理论基础之上:
b. 要有理性的分析判断。一般来说,制定政策要以社会收益作为判断的标准,但有时也考虑非理性的因素。
③政策的可行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