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物资管理
【答案】物资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对本部门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物资管理包括:①日常管理。包括计划、采购、验收、登记、检查、评比、移装、调度、封存、信用、改造、折旧、报废、统计与事故处理等方面。②使用与维护保养管理。各类物资设备,不但要管好,还要用好,管好是为了用好。③检查与检修管理。物资设备会因长期使用而引起损坏。要使其功能得到恢复,就需要及时检查与修理。④物资设备的改造与更新。物资设备的改造,是将科技的新成果应用于现有设备,从而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2. POSDCORB
【答案】POSDCORB 是美国学者占立克创立的管理七职能说。“管理七职能”是指规划(Planning ),即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总体计划并采取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Organizing ),即通过为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对次级结构的安排、确定和协调来建立权威的正式结构; 人事(Staffing ),即为雇佣、培训员工及维持工作的适宜条件而具有的整体的人事功能; 指挥(Directing ),即为制定决策和将决策体现为特殊的和一般的命令及规章制度以及作为组织领导者所承担的持续性任务; 协调((Coordinating ),即为使工作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而承担的所有重要职责; 报告(Reporting ), 即使对执行负有责任的人能够随时得到进展情况的信息,包括使其本人和其下属通过记录、研究和检查随时获得信息; 预算((Budgeting ),即与所有以财务计划、账目和监控的形式表现的与预算有关的活动、职能等的统称。
3. 人事管理
【答案】人事管理是指组织运用一定的手段和力一法,有效地把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合理地组合在一起,从而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实现组织管理目标。它既指一种管理实践活动,即如何让人做事和事得其人,人事两宜或适人适事,又指一门科学,即研究人事管理活动的科学。具体包括以下职能:招聘、调配、培训、考核、薪酬、劳动关系管理。
4.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答案】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亦即同级机关和每级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组合方式。横向结构的特点是各级领导人设有由其直接管理的职能机构,分工精细,能减轻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缺点是事权分散,容易有扯皮和推楼的现象。
5.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答案】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其特点
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它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其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6. 冷处理与热处理法
【答案】冷处理与热处理法指在双力一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争论激烈的情况下,如事情不是很急,可暂时搁置,等双方冷静下来,能更加理性地对待时再行沟通,争取事情的妥善解决。如事情比较急,就要站在全局高度,权衡利弊,吸取利大弊小的意见,以行政手段裁定。
7. 公共领导
【答案】公共领导由“公共”和“领导”两部分构成。公共领导是强调具有“公共性”的领导,是指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体现公共精神而进行的高层次管理活动。公共领导是社会主义中国现代行政领导发展的趋向,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其内涵有:①公共领导是具有“公共”精神的领导; ②公共领导是政治或政策型领导:③公共领导是战略型领导:④公共领导更关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8. 行政组织
【答案】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
①动态组织过程,指行政组织是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
②静态组织结构,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具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行政组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二、简答题
9. 简述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答案】政治环境是行政系统运行的主要外部环境之一,其对行政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
(1)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国体是一个国家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体现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行政系统是国家政权的心脏,行政系统的性质由国家的性质决定。
(2)政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国体的表现形式,它规定国家机构的组成形式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关系,也决定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及其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
政党制度对行政系统有多方面影响,它不仅直接影响行政系统与政党间的关系,而且直接影
响行政系统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功能发挥、政策稳定性及纠错机制。
(4)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
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平等程度越高,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就越高。政治权力的民主与平等程度,还制约行政执行中的沟通、协调与公开化程度,即行政执行中的民主程度。
(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政治形势包括稳定与不稳定两种基本态势。稳定的政治形势是行政系统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是行政系统各层级、各部门有序工作的保证。而不稳定的政治形势则会引起行政系统运转的异常,主要表现为:
①政治不稳定造成行政系统的既定日标出现局部性,甚至全局性的变化;
②政治不稳定导致行政系统内部各部门或各层次的忙闲不均,破坏现有行政系统结构;
③政治不稳定导致信息沟通的困难,并使沟通的失真度加大;
④政治不稳定打乱己有工作程序、破坏行政人员的心理平衡,甚至能引发行政系统的彻底崩溃。
(6)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制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系统的地位、权限、功能、机构设置等都由法律规定和保障。不同法律制度在这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对行政系统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也有不同规定。
(7)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法律的完善化与科学化有机统一,共同制约行政系统的协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法律的有关规定如果详尽、完备、科学,就会促进与保障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与规范化水平:反之,则容易导致行政系统的混乱。
10.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
【答案】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行政协调能够保证行政过程的稳定,正常发挥行政功能,提高行政效益。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行政协调活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表现为‘种多样化具体行为模式的有机组合。这些模式主要有:
(1)内部协调模式
在行政系统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个体、行政要素或行政单兀之间,依据一定的渠道、方式进行相互接触与影响,以求达成共识和默契,协同推进实现工作目标的进程。搞好政府内部的协调,是落实好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领导等环节工作的保证,也是搞好行政机关与外部各机关、单位之间协调工作的基础。
(2)外部协调模式
指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协调。现代行政管理系统担负着统筹规划、掌握政策、宏观调控、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的职能,因此,行政系统将会比以往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