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615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有机体
【答案】社会有机体是指,社会是一个有机实体,它是由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社会整体。在斯宾塞看来,社会与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社会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是: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
2. 社会唯名论
【答案】社会唯名论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是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 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3. 社会系统
【答案】社会系统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附属系统,它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角色)的制约,因此,它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社会系统是由行动者同其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的。通常所说的“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是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统。除了社会之外,社会系统还包括那些在其环境中自给自足程度不那么高的二人组合关系、小群体、家庭及各类组织等。社会系统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附属系统,它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角色)的制约,因此,它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
4. 社会互动
【答案】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的含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力一面: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②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③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④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⑤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⑥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⑦人们的
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5. 心理还原论
【答案】心理还原论坚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一人的心理或行为一一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可以用低层级事物(如原子、神经元、基因等)及其相关理论(如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来加以解释与说明。心理学还原论还可以分为本体论的还原论和方法论的还原论。
6.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科层制的特点:①人格上是自由的,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 ②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 ③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 ④以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聘任制; ⑤固定薪金,多数人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 ⑥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 ⑦根据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个人的晋升; ⑧管理者并不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也不占有生产资料; ⑨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7. 利他型自杀
【答案】利他型自杀,是由社会过度整合所导致的。一个群体或社会,如果整合程度过高,也会造成利他型自杀率上升。它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①是义务性自杀、②是负疚性自杀。
8. 都市研究
【答案】都市研究,是帕克为芝加哥学派提供的关于大都市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研究。帕克在鼓励经验研究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他提出了社区的概念。20世纪20年代,围绕他形成了致力于对城市和社区进行实地考察的研究群体一一芝加哥学派,自此都市研究成了一项合法的科学事业,并成了该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
9. 三类参数
【答案】第一类异质性,指在一个社会地位轴线上的人口在各个不具有等级差别的社会集团间的分布; 第一类不平等性,指在一条地位轴线上的人口在具有等级差别的社会集团间的分布; 第三类相交性,指在社会结构中几条地位轴线上人口分布的共变状态,分为重合、部分相交、完全相交几种情况。前两类参数是单维参数,它们描述一个社会的人口在某一方面的分布状况。第三类是多维参数,描述一个社会人口在几个方面的共同分布关系。
10.比较法
【答案】比较法是社会学采用的第一种方法。在孔德看来,比较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孔德认为,通过对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比较,可以从中窥探人类社会关系的萌芽,进一步弄清人类与动物界的联系和区别。这一方法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可以直接比较世界各地同时并存的各种社会形式,发现社会进化的不同阶段。孔德在高度评价比较方法的同时,也指出了比较
方法的不足,比较法是一种对事物的静态的思考,有可能使人们形成错误的进化观念。
二、简答题
11.怎样理解帕森斯对各种社会学传统的吸收与综合?
【答案】帕森斯对以下社会学传统进行了吸收和综合:
(1)对帕森斯来说,受益最深的社会学思想是韦伯和齐美尔为代表的德国社会学理论。在帕森斯关于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的研究中,表现强烈的是对行动者的主观意愿和各种社会子系统的价值取向及其功能作用的分析,这种理论倾向或研究方式无疑受到了韦伯和齐美尔的影响。
(2)马克思和狄尔泰对帕森斯的影响也很大。马克思强调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经济结构是基础,各种社会结构只有协调,整个社会系统才能健康地向前发展。帕森斯对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研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上述思想。狄尔泰注重历史因素、评价因素和理解的主观创造性,帕森斯把狄尔泰的这些原则也结合进自己的研究中。
(3)帕森斯在法国社会学传统中也吸收了丰富的思想来源。帕森斯关于社会结构功能客观性、社会结构功能演化规律性、结构功能模式的普遍性等思想,同孔德和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有理论继承关系。
(4)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帕森斯把实证主义区分为两种类型:功利主义的实证主义和反理性的实证主义。这两种实证主义有两点共同之处:都强调科学方法的决定论,否定在目的与手段选择上的价值取向。但是,如何坚持科学方法和排斥价值取向,二者却有各自的特点。
①马歇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的实证主义认为,趋利避害地追逐个人利益是合理的社会行为,人类行为的目的与手段都是根据这种合理性而展开的。})白森斯认为应当把人类行为的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做出区分:直接目标作为具体行为目的是对直接利益的追求,不应当把以价值理想为根据确立的终极目标同直接目标对立起来。帕森斯实质上强调f 眼前利益追求同价值理想追求的统一。
②帕累托为代表的反理性主义的实证主义认为,人类的大部社会行动都是不合逻辑的,是受无意识本能的支配而开展的。帕森斯不同意帕累托关于人们绝大部分行为是受本能无意识支配的观点,认为人们的大部分行为是有着明确的主观取向的自觉活动。因此,他指责反理性的实证主义具有片面性。
(5)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帕森斯认为唯心主义又以不同于实证主义传统的方式强调了行动的价值取向重要性,它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社会行动同其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而把社会行动简单地归结为思想文化的表现或外化,导致了社会学研究的抽象形式化。帕森斯主张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总体联系中把握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以此避免片面的唯心主义和片面的唯物主义。
12.《论自杀》一书为什么被称为实证社会学研究的范例?
【答案】《论自杀》一书被列为实证社会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实证社会学研究的范例,这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