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615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制度化
【答案】①布劳通过制度化概念阐明了宏观交换关系的结构化过程。他认为,尽管共享价值观为宏观交换关系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但要真正使这一关系结构化,即维持一种稳定的宏观交换关系模式,还需要制度化过程。
②制度化的核心部分是在共享价值观基础上提出的一套涉及各个具体交换关系的稳定和普遍的规范。在布劳宏观交换论中,制度化过程是由最基本的交换关系来说明的。也就是说,制度必须在满足了追求报酬的各个行动单位获得相应酬赏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建立,制度化的交换结构必须给大多数参与者带来利益。
③在制度化过程中,为了抵制可能出现的压力和干扰,在宏观结构中,必然会出现以建立和维持制度为使命的权力单位,它们依靠强制力将个人及各类集体纳入制度轨道。这些权力单位同其他交换单位一样,必须服从共享价值观。作为回报,其他交换单位向它们提供一定的报酬。
2. 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南斯拉夫学术界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理论,它表现为历史的逻辑,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中的运用。因此,它的基本内容是关十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一言以蔽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它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犹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生物学的关系一样,是理论学说与具体学科的关系。
3. 辩证冲突论
【答案】辩证冲突论是由达伦多夫提出来的,他批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均衡模式的片面性,主张按照社会压制模式发展相应的社会学理论,达伦多夫正是在社会压制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冲突理论的。辩证冲突理论的目标是证明冲突的原因既不是某些心理变项义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冲突产生于社会地位结构; 理论研究层次是考察产生于社会组合的权威结构中的团体冲突,把冲突理解为团体间的斗争,而不涉及个人之间人际互动方面的分歧和争执; 具体的理论任务是回答下述三个问题:第一,冲突团体如何从社会结构中产生? 第二,团体冲突将采取哪些形式? 第三,团体冲突如何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在辩证冲突理论中提出了权威和权威结构、强制性协调组合、
利益、潜在利益与外显利益、准团体和利益团体等重要概念。其主要理论命题有:关于冲突团体形成的命题、关于团体冲突形式的命题、关于社会结构变迁的命题。
4. 人格现代化理论
【答案】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是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从人的现代性的角度研究社会现代化问题,被称作“人格现代化”理论。他提出衡量人的现代性的14个特征指标,从横向和纵向对于影响人的现代性环境进行了分析,一个时期内成为颇为风行的现代化理论。
5. 芝加哥学派
【答案】所谓“芝加哥学派”,是指聚集在著名社会学家帕克周围的研究群体。他们活跃于1915年,以帕克实用主义的论文《城市:都市环境中人的行为研究的建议》为标志,在美国社会学领域中几乎取得垄断地位。芝加哥学派的最突出特点是,把城市作为研究的主题。他们不仅对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城市社会学的那些问题感兴趣,也对职业社会学、社会分层、政治运动、压力、家庭、民族和种族关系、宗教、越轨行为以及社会心理和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问题感兴趣。
6. 个人魅力型统治
【答案】个人魅力型统治,是指正是建立在对具有出色感召力的领袖人物的拥戴和信仰基础上的统治类型。韦伯认为,这必须包含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作为社会精英的领袖人物本身在人格力量或个人才能上具有非凡的、超人的特征,使他不同凡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能成为个人魅力型人物; 另一方面,领袖人物的追随者们也有拥戴和服从这种领袖人物的需要,这种心理需要使他们表现出对领袖人物的狂热崇拜和盲目服从。个人魅力型统治或权威往往伴随着社会革命运动而出现。这种权威的性质一般是打破传统、破坏现存的秩序。
7. 传统现代化理论
【答案】布莱克是该理论方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现代化研究有三个重点:第一,研究现代化的根源; 第二,研究参加现代化行列较晚国家的现代化问题; 第三,研究现代化的前途问题。他认为,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可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为了有效地进行比较研究,他提出了在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的重要性。
8.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科层制的特点:①人格上是自由的,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 ②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 ③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 ④以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聘任制; ⑤固定薪金,多数人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 ⑥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 ⑦根据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个人的晋升; ⑧管理者并不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也不占有生产资料; ⑨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9. “三层次论”的理论体系
【答案】“三层次论”的理论体系,是指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包括这样三个组成部分:①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一般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第一个层次; ②作为与克思主义社会学专门理论或局部理论,这是中间层次; ③作为经验研究的具体社会学,这是第三层次。苏联《社会学手册》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具有复杂的结构,并把一般理论、局部理论和具体研究等各类社会学认识结合起来的一门科学。
10.社会互动
【答案】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的含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力一面: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②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③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④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⑤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⑥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⑦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二、简答题
11.两种社会团结类型各自具有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是杜尔克姆社会学的一对最著名的范畴。
(1)机械团结,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它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有以下特占.
①人们可以在原始社会或传统农村社区中发现这种团结的典型表现。
②以机械团结为纽带的社会中,由于分工不发达,人们的活动、经历和生活方式大体相同,成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很高。
③这种同质性不仅表现在物质活动方面,而且也表现在精神活动方面:所有成员信奉同样的宗教、具有同样的信仰、追求同样的价值目标、接受同样的行为规范、持有同样的道德评价标准以及在情绪上也具有一致的表现。
④这些共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规范以及道德情感总和起来形成一种被称为集体意识的强大力量,构成了社会秩序的基础,维持着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成员之间有着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2)有机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有以下特点:
①人们可以从现代社会中的工业化城市中找到这种团结的典型形式。
②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团结类型,因此杜尔克姆从社会团结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的原因及其后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