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23中国史综合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韩非

【答案】韩非,韩国人,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集

,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从不同角度提出在《韩非子》一书中。法家的代表商鞅重“法”

加强君权的主张。而韩非认为,要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法、术、势缺一不可。“法”是指成文法令。“术”是指国君操纵臣下的手段,“势”是指国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他主张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以加强中央集权制。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故他的思想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

2. 绍兴和议

【答案】绍兴和议是指历史上的宋金绍兴和议,计有两次:①绍兴八年(1138)和议。七年,金废伪齐刘豫,左副元帅完颜昌(挞懒)遣宋使王伦南归,许宋议和。八年秦桧二次拜相,与金议和。主要条款有:对金纳贡称臣,贡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两匹;金以原由伪齐管辖的陕西、河南归宋,以改道后的黄河为界,金归还宋徽宗棺木及钦宗、高宗生母韦氏与宗室等,九年,完颜宗弼发动政变,杀完颜昌,十年出兵夺取陕西河南,和议遂废,其第三项内容除原居东京的宗室得以南归外,其余均未执行。②绍兴十一年和议。宗弼因战事失利,渐有和意。高宗,秦桧决定放

,东沿淮河弃淮河以北土地,宋金乃再定和议,主要条款有:宋金间以西起大散关(今陕西宝鸡)

之线为界,中间的唐、邓、商州,四川及和尚原、方山原等地归金;宋向金称臣,并且要世世子子系谨守臣节;宋每年向金输贡银二十五万两、絹二十五万匹;金归还宋徽宗棺木与高宗生母韦氏。次年,金使持誓书到临安,册高宗为宋帝,国界于是年划定。绍兴十二年为壬戌年,故又称“壬

戌之盟”。绍兴和议确立了南宋对金的臣属地位,南宋放弃了北方国土,标志着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3. 名家

【答案】名家是指春秋战国时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学派。因从事论辩名实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春秋战国,由于社会的大变革,“名实相怨”的情形十分严重,以致许多学派都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自己的观点来校正每件事物的名和实,以调整其矛盾。至战

,既强调对立物间国发展为专门的学派,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惠施学说的要义是“合同异”

的同一,又强调同一体内部的对立。公孙龙提出了“白马非马”的观点。他只看到个别与一般之间的差异,并将这种差异绝对化,否认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其实就倒向了诡辩论,所以其中含有混淆辩证的矛盾观念。

【答案】上计是战国秦汉时地方官年终向中央汇报的制度。中央的重要官吏和地方的首长,每年要把自己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写在木券上,上报国君,并把木券剖分为二,国君持右券,臣下持左券。到了年终,官吏必须到国君那报核。国君根据右券亲自考核,或由右丞相协助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上计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加强。

5. 兵家

【答案】兵家是指先秦研究军事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孙武、孙膑。孙武,春秋后期齐国

,通称《孙子兵法》,全书分13篇,系统地总结了战略、战术方面的问人,其著有《吴孙子兵法》

,共89篇,大约在东汉题,对后代影响至深。孙膑,战国中期人,孙子之后。其著有《齐孙子》

后期己亡佚,直到1972年,才在今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被考古工作者发现。经整理,以《孙殡兵法》问世,分上下两编,各收文十五篇,共为三十篇,为当今研究孙膑兵法乃至先秦军事的宝贵资料。

6. 初税亩

【答案】初税亩是指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其内容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 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即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赋,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故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初税亩的实行,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使我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7. 全真教

【答案】全真教又称全真道、全真派是指金元时期盛行的道教新宗派。大定七年由王喆创立。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教义宣扬除情去欲,以柔弱为本,以清静为基,反对烧铅炼丹,提倡静坐苦修,以得道成仙。金末,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更

,是研究中西因随同成吉思汗西征,而使全真派在元朝得以壮大。李志常所著《长春真人西游记》

交通史的重要资料。至其后期,由于元朝统治者偏信佛教,全真道受到严重打击。

8. 井田制

【答案】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其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出现于商朝,西周时期发展成熟,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逐渐瓦

,解。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且要交一定的贡赋。井田制体现了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苏绰是西魏大臣,深得宇文泰信任,拜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助宇文泰改革制

,度。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精简冗员,设置屯田、乡官,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大统十一年(545)

,最为后世称道。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苏绰为改革制度所草拟的《六条诏书》

,痛斥六朝宇文泰立于座右,令百官习诵,规定不通计账及六条者,不得为官。后又草成《大浩》

以来的浮华文风,作为范文,西魏作文皆仿其体。晚年,奉命据《周礼》改定官制,未成而卒。

10.合州之战

,蒙古以三路大【答案】合州之战是1259年宋蒙间的一次重大战役。宋宝祐六年(1258年)

军攻宋,其中蒙哥汗亲率一军攻四川,由于四川备战充足,直到次年才攻到合州,合州知州王坚和部将张钰固守。宋开庆元年(1259年)七月,蒙哥汗亲自到合州城下督战,被炮石击中,死于军营之中。蒙古军被迫撤退,合州之围遂解。蒙哥汗死后,蒙古内部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斗争。

二、简答题

11.简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朝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军【答案】唐太宗(627年~649年)

事家。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最终登上皇位。其在位期问,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改革各项政策,使社会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改革政权机构建设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a. 沿用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b. 中书主起草诏令,是决策机构; 门下主审议诏令,是审议机构;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体事务的办理。

c. 三省长官为宰相,另选官员加参加政事堂会议,同为宰相。

②加强监察机构

在长安、洛阳设御史台,为唐中央最高监察机构,设长官御史大夫,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查工作。

③变革地方机构

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另设道作为监察机构。里是最基层的政权单位,对人民进行直接的统治。

(2)修订《唐律》

,①太宗时,在《武德律》基础上由长孙无忌、房玄龄修订《贞观律》《唐律》基本上形成。

②《唐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体式,是一部比较成熟的法律体系。

(3)继续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①均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