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武汉纺织大学企业管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企业内外部招聘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进行员工招聘测试?

【答案】(1)企业内部招聘的方一法

①内部晋升。这种提拔建立在比较了解的基础上,往往更注重员工的能力,而不是学历。内部晋升给员工提供丁发展的机会,能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对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非常有利。

②工作轮岗。为在合适的职位上有合适的人,可以实行工作轮岗制。这样可以使员工成为多面手。岗位轮换过程中实行能上能下,适当流动,可留住人才,自动淘汰多余的人。

(2)企业外部招聘的方法

①广告招聘。指通过在媒体刊登招聘启事向公众发送公司的就业需求信息。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招聘方法。

②招聘会。这是为聚集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和求职者而设计的现场招聘活动,是一种用来吸引大量求职者来应聘的招聘方法。这种招聘方一法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见到大量的求职者。

③校园招聘。指由企业派人到学校招聘毕业生中的求职者。最常见、最节省的校园招聘方法是派人到学校开设就业讲座,介绍企业的情况和政策,让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了解,吸引学生到企业来应聘。

④实习。这是一种特殊的招聘形式,它是指企业给学生安置一个临时性的工作,但不必承担永久聘用学生的义务,学生毕业后也不必接受企业的固定职位。

⑤猎头公司。这是专门为企业招聘中高层经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介绍机构。企业通过猎头公司招聘时,无论每一次寻觅是否招聘到合适的人选,都必须向猎头公司支付费用。

⑥网上招聘。网上招聘作为一种新兴的招聘方式,得到用人单位和应聘者的欢迎。网上招聘具有简单、快捷、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3)员工招聘测试的方法

招聘测试是评定应聘者素质与行为能力的重要手段,运用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法才能保证企业能够招聘录用到所需要的合格人选,并将其安排到组织最合适的岗位上。常用的员工招聘测试方法有:笔试、面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

①笔试

笔试也称知识考试,是指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对被试者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识结构进行考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验应聘者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相关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通常,笔试合格者才能取得面试和下一轮测试的资格。

②面试

这是一种要求被试者用口头语言回答主试提问,以便了解被试者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测试方法。面试的重点内容包括:仪表风度、专业知识与特长、工作经验、求职动机、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个人兴趣与爱好、与职位的匹配性等。面试可以面对面地观察、了解应聘者,企业就此可以做出是否录用的决策。

③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性测试、个性测试、价值观测试、职业兴趣测试、情商测试等。

④情景模拟

这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承担的任务,编制一套与该职位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试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主要形式有公文处理、与人谈话、角色扮演和即席发言等。

a. 公文处理。被试者在假设情景中扮演特定的管理者角色,对事先设计的一系列文件进行处理,进而对被试者处理公文的方式、结果等进行评价,被试者对文件的处理结果就是待考察的行为样本。

b. 无领导小组讨论。由一组被试者组成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形成决策,小组中不确定主持人,从中观察、了解每人的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

2. 组织运行管理中涉及哪些力量的整合? 如何进行这些整合?

【答案】组织运行管理中的整合力量包括:

(1)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整合

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也就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分权,即职权的分散化,也就是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到处于较低管理层次的职位上。

确定一个组织中职权集中或分散的合理程度,需要考虑如下几方面影响因素:①经营环境条件和业务活动性质; ②组织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广度:③决策的重要性和管理者的素质; ④方针政策一致性的要求和现代控制手段的使用情况; ⑤组织的历史和领导者个性的影响。

判断组织集权或分权程度的标志主要有:①所涉及决策的数目和类型; ②整个决策过程的集中程度; ③下属决策受控制的程度。

分权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改变组织设计中对管理权限的制度分配; 二是促成主管人员在工作中充分授权。前者是对组织中职权关系的一种再设计,是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实现的; 后者则是在组织运行中,通过各层领导者的权力委让行为,系统地将决策权授子中下层管理者,使他们切切实实地得到组织制度所规定的权力。

(2)直线指挥与职能参谋关系的整合

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是两类不同的职权关系。直线关系本质上是指挥和命令的关系,直线人员所拥有的是一种决策和行动的权力; 相反,参谋关系则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只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正确处理直线与参谋的关系,充分发挥参谋人员的合理作用,是

组织设计和运作中有效地发挥各方面力量协同作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理论上说,设置作为直线主管助手的参谋职务,不仅有利于适应复杂管理活动对多种专业知识的要求,同时也应该能够保证直线系统的统一指挥。然而在实践中,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冲突,往往成为造成组织运行缺乏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合理利用和正确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需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明确直线与参谋的关系,分清双方的职权关系与存在价值,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良好基础; 其次,必要时授予参谋机构在一定专业领域内的职能职权,以提高参谋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最后,直线经理人员要为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条件,以便从参谋人员处获得有价值的支持。概言之,处理好直线与参谋之间的矛盾关系,一方面要求参谋人员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越权”、“不要篡权”; 另一方面,也要求直线经理尊重参谋人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自觉利用他们的工作,取长补短。

(3)分工与协调关系的整合

对工作分工与协调关系的处理是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组织设计强调工作的专业化分工,认为分工是大生产的标志,不仅作业活动要进行分工,管理活动也要实行分工,通过分工提高各方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专业化分工成为传统组织设计的一条基本原则。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分工的缺点也日益暴露出来. 如:①分工带来了本位主义,助长了专业管理人员的片面观点; ②分工造成了工作的单调乏味,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思维; ③分工还引起办事程序和手续的繁琐复杂,增大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量; 等等。

因此,分工并不是越细越好,而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度”。对这个“度”的把握,就需要全面考虑分工带来的益处是否足以抵补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和工作过程中协调成本上升等缺陷。

(4)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关系的整合

正式组织是组织设计工作的结果,是由管理者通过正式的筹划,并借助组织结构图和职务说明书等文件予以明确规定的。正式组织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以及由此形成成员之间的责权关系,因此对成员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强制力。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是目的性、正规性、稳定性。

与正式组织相比,非正式组织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在非正式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他们不是经由刻意的安排,而是由于日常接触、感情交融、情趣相投或价值取向相近而发生联系。与正式组织的特征相对应,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是自发性、内聚性和不稳定性。

由于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现象,也由于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所以,管理者不能采取简单的禁止或取缔态度,而应该对它加以妥善地管理

一方面,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要求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为此,管理者必须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相吻合。

另一方面,考虑到非正式组织可能具有的不利影响,管理者需要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以影响与改变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引导非正式组织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