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818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冲突缓解法
【答案】冲突缓解法是针对人们的思想矛盾和行为计划状态,通过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和宣泄渠道,缓解冲突产生的条件,减少和削弱冲突导致的震荡和破坏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方法。冲突缓解法是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个应急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实施冲突缓解可分为缓解矛盾和处理冲突两个方面。
2. 价值澄清方法论
【答案】价值澄清方法论是价值澄清学派所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体系。价值澄清学派是在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为适应社会价值观念复杂多变的选择需要,于60年代产生的。价值澄清学派认为,教师不能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适合本人的价值观体系。所以,价值澄清理论更多地表现为方法。这一方法的主要任务不是认同和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而是致力于帮助人们澄清其自身的价值观,并把分析澄清价值观的过程,作为价值观评价认同的过程。在运作过程中,价值澄清方法论强调四个关键因素:①要以生活为中心,主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②要接受现实,即原原本本地接受他人,不必对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 ③要求进一步思考、反省,并作出多种选择; ④培养个人深思熟虑地进行自我指导的能力。
3. 预防教育法
【答案】预防教育法是预测人们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事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防止和避免思想问题产生的方法。预防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常用的主要包括以下方法:①普遍预防与重点预防; ②明示与暗示:③启示与警示。
4.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答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并一直指导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原则。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指既要学习和掌握革命理论,又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当树立的学风。这一原则我们之所以要加以继承并一以贯之地贯彻,是因为这一原则
反映了理论与实际、认知与行为以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理论教育与实际教育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途径。
5. 实验研究方法
【答案】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通过有控制地改变某些社会环境,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关于实验对象发生变化的事实资料,从而探讨、验证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验研究方法在本质上和自然科学实验方法是一致的,即都是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在合理控制的条件下,主动采取某种措施,使实验对象发生某种预期的变化,并运用实验结果对某种理论观点、研究手段的正确性提出肯定或否定的证据。实验研究方法按照实验目的不同,可分为研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 按照实验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和实地实验; 按照实验内容不同,还可分为心理实验、品德素质实验等。
6. 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
【答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是解决党内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也是人民内部进行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批评是指出缺点错误,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克服的意见; 自我批评是指自觉地公开地对自己的过失、缺点、错误进行剖析和检查,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是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起来的方法。自我批评和批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批评可以启发、促进人们开展自我批评,是人们自我批评的外部条件,自我批评则有利于人们积极地正确地对待批评,是人们接受批评的内部条件。
二、论述题
7. 如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
【答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离不开必要的前提条件,如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教育系统基本健全和工作秩序正常,思想教育的各个部门和各方面力量基本上能够协调一致,等等。思想政治教育良h}循环形成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循序渐进作为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不仅适用于智育,同样也适用于德育。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教育,它要求综合考虑人们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适时、适度地实施教育,使教育有最好的可接受性。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的几点要求:
①要看基础,基础不好,教育要求过高,或基础好,教育要求太低,都不是循序渐进。
②要适时适度。适时,就是要选择教育的适当时机,择机而发,随机应变,因势利导。适度,就是在教育时掌握分寸,注意量的界限,
③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既要反对“急性病”,又要反对“慢性病”。教育上的“急性病”,不懂得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不切实际地过急过高要求受教育者,缺乏长期耐心进行教育工作的思想准备,期望一次教育就解决所有思想问题。教育上的“慢性病”,不懂得思想领先的道理,常常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做群众的尾巴,不能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总是等问题成堆,矛盾激化,再
来加以解决,结果陷于消极被动状态,不能起到思想教育应有的作用。这两种倾向都违反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都不可能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2)抓好教育阶段的衔接与转变
①要不失时机地解决每一个阶段上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人们思想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同的阶段常常反映出不同的思想问题。不失时机地抓住前一阶段的主要思想问题进行教育,加以解决,就为后一阶段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否则,思想问题就会延续到下一阶段而造成被动。思想政治教育就像转动着的链条,一环脱节,整个教育系统都会受到波及和影响。
②每一阶段的教育要有始有终,有一定的程序,真正构成一个有结构的教育环节。如果教育活动莫明其妙地开始,不了了之地完结,或是虎头蛇尾,程序错乱,就会因教育环节的残缺不全而导致阶段教育的作用不良,还会给后续阶段的教育带来困难。
③既要找出前后相邻两个教育阶段在内容上和方式上的联系与贯通,使之能够承上启下,合乎逻辑地发展,又要找出前后阶段在内容上和方式上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使之有所比较,有所区别,并在比较中掌握新的思想观点,形成新的认识。不能割断前后两个教育阶段的联系而使之相互冲突、相互抵消,也不能使前后两个教育阶段没有区别而循环往复,毫无新意。
(3)加强预防教育与反复教育
①预防教育能够有效防止矛盾的激化,把消极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把积极作用扩大到最大程度,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育。实施预防教育,可以不断为教育的后续阶段扫清思想障碍,奠定思想基础,争取教育主动,顺利地推动教育按照良性循环的趋势发展。如果忽视预防教育,错误思想势力不断袭来,侵蚀人们的心灵,支配人们的行为,甚至积习成性,再行教育,无从下手,事倍功半,这样下去,必然处处被动,形成防不胜防的恶性循环趋势。
②预防教育是一种事前教育。但光有事前教育不行,还要有事后教育,即反复教育。前者是建立在思想可作前导,思想能够领先之基础上的,后者是以思想可承续传导,思想会有曲折、反复为根据的。两者都是思想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能动性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③反复教育是要根据人们的思想品质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抓,抓反复,长期地、耐心地进行思想教育。进行反复教育,就要正视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正视过去,就是要顾及人们已有的思想基础; 立足当前,就是要综合考虑现实的思想状况; 着眼未来,就是对在当前尚不能完全解决的思想问题,进行反复教育和预防教育。
④反复教育和预防教育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虽然预防教育侧重于解决刚刚或将要产生的思想问题,反复教育侧重于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思想问题,但人们的各种思想观念以及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思想,都是纵横联系的。反复教育抓得好,可为预防教育奠定必要的基础; 预防教育抓得好,又可成为后一阶段反复教育的条件,二者彼此交错,联为一体,常常要在综合教育中交替使用。
8. 试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并说明在汉川大地震灭后思想重建中,如何进一步拓展这些功能?
【答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就是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