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6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安全
【答案】安全是指国际关系范畴的“安全”概念,产生于西方。安全概念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与“威胁”和“危险”相关联。在汉语里,“安全”的习惯用法是指一种状态,它有三个含义:没有危险; 不受威胁; 小出事故。在英语中,安全的词义较汉语更宽泛些。按照《韦伯词典》的解释,“security ”一方面指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另一方面还有维护安全的含义,指安全措施与安全机构。比较中英文的安全词义,尽管略有差别,但基本意思是相似的:安全就是不存在威胁和危险。
2. 国际政治格局
【答案】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定的态势、样式和结构,它是国际政治力量之间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它具有时代性、整体性、联系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它一般可分为单级格局、两级格局、多级格局和两级多元格局等类型。
3. 公共外交
【答案】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和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善意的行为和话语赢取别国民心的一种外交形式。这种外交的宗旨是通过塑造本国良好形象和改变他国政府与人民看法的方式来推动本国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其形式包括对外援助、人员互访、信息交流、文化传播和媒体宣传等。
4. 民族国家
【答案】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乃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与18及19世纪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乃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府体制,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府体制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型式。
5. 民族主义
【答案】人们通常认为,民族主义是伴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作为一个词,它既是
指一种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亦是指一种社会运动。当然,这两者往往是分不开的。作为一种观念,它总是伴以实际行动,而作为社会运动,它又总是有自己的特定意识形态。
6. 威尔逊的“十四点”
【答案】威尔逊的“十四点”是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纲领及战后世界的蓝图。为了对抗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为美国战后称霸创造条件,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主要内容是:
①签订公开和约,杜绝秘密外交;
②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
③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④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
⑤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正当要求;
⑥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
⑦德军撤出比利时,并恢复其主权;
⑧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⑨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
⑩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⑪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
⑫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⑬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以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
⑭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
7. 国家行为主体
【答案】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为依据,国际社会目前己有192个主权国家。国家行为主体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行为主体,是决定国际政治事务的发展进程、构成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国家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共同构成国际行为主体。
8.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
【答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也被称作“经济北约”。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
由化。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借助TPP 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 淡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到2010年,TPP 成员数量扩大到9个。2011年11月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檀香山峰会完成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纲要。峰会上,日本、韩国宣布加入TPP 谈判。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9. 共同安全
【答案】共同安全是指1982年,以帕尔梅为首的“裁军与安全问题独立委员会”率先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核战争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战争的双方只能同归于尽,因此,对抗的双方必须谋求共同的生存。该委员会认为,持久的安全只有在全体国家能够共享安全的时候才能实现,而这一点的实现只能通过建立在平等、正义和互惠原则之上的合作。
10.南北问题
【答案】“南北问题”从地区概念上讲,是指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和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问题。从经济概念上说,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南北”主要是指位于南面的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与位于北面的发达国家,问题是其间的经济差距与发展问题,也有称其为贫富问题的。简单的说,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问题。
二、简答题
1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的具体表现。
【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大体上包括四部分:
(1)前苏联、东欧地区发生剧变后出现的民族分离主义浪潮; 如前南地区,由统一的南斯拉夫分裂成为多个国家,格鲁吉亚问题,乌克兰克里米亚问题等等。
(2)非洲国家频繁出现的部族、民族冲突; 非洲国家战乱不断,冲突多是和部族,民族矛盾有关。
(3)西方国家以新法西斯主义、白人至上主义为表现形式的种族主义浪潮; 第三世界的移民,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加之伊斯兰文明等的冲击,激发了白人的种族主义。
(4)继续对抗的旧的民族矛盾。这些民族问题由来己久,冷战后继续对抗或加剧,如中东巴以冲突,库尔德问题。
前三种情况属于冷战结束后兴起的比较“新”的民族主义冲突,最后一种则是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诸如塞浦路斯的希土冲突、斯里兰卡的种族冲突等。
12.什么是安全关系? 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同学派对安全关系有怎样的不同解释?
【答案】在国际政治中,安全总是一定关系的产物,概括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不同的研究者对安全关系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导致他们形成了不同的安全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