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1政治学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国际体系为什么会发生变革?
【答案】从“英国治下的和平”到美国称霸世界,从冷战的“两极”到后冷战的两种格局并存,国际权力结构的动态发展表明权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会导致体系不断变革。
(1)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源于国家权力的不同的增长率
通常,霸权国家对于它们的相对权力地位是非常关注的,因为相对权力的改变对它们具有至关重要的安全意味。在一个无政府的自助体系中,这些国家不得不时刻关注那些可能利用增大的相对能力反对它们的国家。对于发起挑战的国家,它们有两种选择,要么提高自己的相对能力,要么削弱对手的实力。然而,任何一个霸权国家的不受挑战的状态都不可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在这里,是国际体系自身的运行规律在起作用。罗伯特·吉尔平在研究国际体系中的国家行为时,提出了这样的假定:
①如果没有一个国家相信改变一种国际体系是有利可图的,那么这种体系就是稳定的(即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②如果预期利益大于预期成本(即可能获得纯收益),那么一个国家就可能力图改变这种国际体系。
③一个国家通过领土、政治和经济扩张的方式谋求国际体系变革的过程,只有到付出的成本大于收益时才会停止。
④当变革和扩张的成本与所得收益达到平衡状态之后,维持现状的经济成本的增长就会快于维持现状所得到的经济能力的增长。
⑤如果一个国际体系失去平衡,那么这个国际体系就会发生变革,并出现一种反映权力重新分配的新平衡。
吉尔平认为,最容易破坏现状稳定性的因素是国际体系内部成员之间实力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实力增长的差异最终会导致体系内部发生权力重新分配的根本变革。
(2)国际权力结构的合法性
①国际体系的变革所涉及的主要是大国之间的关系。在国际权力的竞争中,如果所有大国都接受一种国际秩序的基本结构,那么就意味着这种结构是合法的。在一个合法的结构内,大国所以会维护这个结构,是因为它们认为这个结构符合它们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发生冲突,也只会在结构许可的范围内。如果某个国家想要打破这个结构,那它就必须考虑其他大国的反对。
②但体系的合法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即它只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是合法的。一旦条件发生变化,体系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
2. 赫尔德认为,国家在政治上受到哪些影响?
【答案】赫尔德把国家在政治上受到影响概括为五个方面:
(1)伴随着全球相互联系的增多,政府可用的政治手段效用明显下降;
(2)由于跨国力量和相互联系的扩大,减少和限制了国家政府对公民行为的影响;
(3)在具有高度相互联系的全球体系范围,在国家行为的许多传统领域,小采取国际合作的形式就无法实现国家的目标;
(4)国家不得不增进与其他国家的整合程度;
(5)国际机构、组织和制度的大发展,为全球治理奠定了基础。
3. 简述对外主权的主要内涵。
【答案】(1)对外主权的概念
对外主权是国家与其他国家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一种概念。有了对外主权概念,国际关系才成为了现代的主权国家体系,或者说才形成了主权国家的秩序。这一概念的要点在于:
①国家在该体系中不受任何外部政治实体的权力所支配。每一个国家在体制上都独立于其他所有国家。对外主权明确地把国家的内部领域与外部领域区分开。在国家内部,存在得到公认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合法机制,但在国家之间,则不存在这样的机制。
②对外主权还表明了特殊的理想观念,即世界政治体系应当是一种独立国家的体系,国家相互承认各自的政治独立,并且尊重各自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而无需考虑外部的干预。在这里,对外主权具有司法管辖范围的含义。
(2)对外主权的国际关系的规范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主权概念提供了两个关键性的规范:一个是国家具有平等的管辖权,再一个是国家享有政治独立。
①法律平等的观念假定,国家有生存的基本权利,并且享有与主权相伴随的种种其他权利。这种权利与国家在领土规模、人口、军事力量、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没有关系。
②政治独立的观念假定,国家间关系的存在必须以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基础,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别国,也不容别国干涉。
(3)对外主权的理论含义
从理论上来说,对外主权具有三方面的含义:
①它具有国际法的含义,即国家只有享有主权,才是国际法的一个主体;
②它具有政治含义,即在国际关系中,或者说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它对其人民和领土享有不受外部干涉的独立的管辖权;
③它具有道德含义,即所有主权国家都应当尊重别国管理其内部事务的权利。
4. 环境日趋恶化有哪些表现?
【答案】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给地球、给人类社会本身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后果。
(1)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最大影响就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威胁最大最持久的就是气候变暖。气候变暖的直接后果就是全球冰雪覆盖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灾难性气候接连不断。对于地势较低的沿海国家和地区来说,这种情况的影响是生死牧关的。海平面的上升会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一些低海拔地区被海水淹没,一些岛屿将不复存在,这样,就会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由于气候的变化对森林和海洋的生态环境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会使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减少,并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农业生产条件,使世界粮食供求关系受到严重影响。
(2)森林在减少
全球森林正在迅速地消失,其中热带森林的消失尤为严重。森林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经济开发活动,包括开垦耕地、草场,以林木用作燃料,以及采矿。目前世界上仍有许多人直接依靠开发森林生活。现代的耕作技术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林地更快地遭到了破坏。森林大面积地迅速消失,其后果是严重的。由于热带森林是物种的主要繁殖基地,因此它的减少不仅会降低自身调节气候、涵养水分的能力,有可能改变热带雨季的周期,造成洪水泛滥,而且也会加快许多物种消失的速度。发达国家的森林而积现在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而且略有增加,但其森林的生命力却大面积地受到大气污染的损害。空气污染所造成的酸雨,己给大片的水源和森林造成无法挽回的侵害。
(3)生物物种减少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全世界受到威胁的哺乳类、鸟类和植物分别占该类己知物种的23.7%、11.4%和9.6%。由于人类对于物种的研究和评估是很有限的,因此,实际濒危的物种很可能比这里的数字要高得多。造成物种加速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以及农牧渔业的快速发展等,都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4)耕地减少和土壤劣化加速
联合国在1996年6月17日世界抗荒漠化及干旱日宣布,当前世界荒漠化仍在加剧,全球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
①全球可用于农耕的土地正在减少。原因包括:第一,工业化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第二,环境污染; 第三,滥用耕地。
②造成土壤劣化的原因包括:第一,过度放牧; 第二,不良的土地耕作和管理; 第三,森林砍伐。
(5)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最典型的两个方面是空气质量的恶化和水资源的恶化。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提供的1990-1995年世界城市污染的情况,世界上有许多人口的生活环境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环境标准。就水供应的情况而言,污染问题也是严重的。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贫穷的人口中,因环境不好而导致健康受到危害的情况比比皆是。
5. 结合现实,思考非国家行为体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与作用。
【答案】尽管主权国家一直是而且将继续是世界政治中的主要行为体,但这类行为体并不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