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611公共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信息

【答案】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各方面要求与需要的信息,经过转换(领导层的决策),输出作为所制定的政策内容的信息,其中也包括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政策信息的优化与政策优化是统一的:高质量的信息采集、科学的信息处理、有效的信息传递、快速灵敏的信息反馈等,既会保证政策目标与政策方案的优化,也会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政策信息是反映国家进行各种政策性活动的意志、主张、倾向的信号,并表现这类活动的各种关系。除了那些保密性信息外,搞行政信息垄断是错误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信息闭塞而造成的政出多门、互相抵消、不同步、不配套等问题。获得政策信息应是多渠道的,既有来自大众交流媒介的各种社会渠道,也有来自政府机关的内部渠道。因此,要加强各种信息渠道的沟通。

2. 赖因和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答案】赖因和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是指政策执行是介于政策意向与行动之间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由三个不同的阶段构成:①拟定纲领阶段。将立法机关的意图转化为行政机关执行政策的规范和纲领。②分配资源阶段。将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公平、公正地分配给执行者。③监督执行阶段。对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果加以评估,确认执行者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监督过程包括监督、审计与评估三种形式。在每一阶段,必须遵守三条统一的原则: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和共识原则。

该模型的贡献包括:①对政策执行系统的内在关系做了较深刻的剖析说明。即政策执行的主要功能是资源分配,为了保证公正和公平,不仅决策者要拟定明确的纲领目标,而且监督者也应遵循合法、合理、共识的原则。②说明了政策环境对政策执行所产生的重要基础性影响。③强调了政策执行过程重复循环的价值。不过,该理论抹杀了政策目标群体的存在,是不恰当的。

3. 政策评价

【答案】指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政策结果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各种结果。若政策结果实现或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政策目标,可称这项政策是有效果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政策结果评价是对政策执行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程度的评价; (2)政策效益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人们所需求的结果,这是件好事。但要看到政策结果产生的基础是人们自觉的政策投人,包括各种资源。假如同样的政策结果,一个投入很多,一个投入很少,显然后者的政策效益要高。政策效益评价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投入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评价;

(3)政策效力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对社会及政策对象的综合影响力。这种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有长期、短期效应,有直接、间接效应。政策效力的评价是对政策所产生影响的综合评价。

4. 风险决策

【答案】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事件未来各种自然状态的发生是随机的,决策者可以根据相似事件的历史统计资料或实验测试等估计出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并依据概率的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通常具备五个条件:

①存在着决策者期望实现的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

②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③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④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计算;

⑤在多种自然状态下究竟出现何种状态无法肯定,但对各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却可预先估计出来。

二、简述题

5.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分析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制是以管理功能的发挥为着眼点,只有在对管理功能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

根据初步的总体性分析,针对这些管理功能、决策重点及沟通网络进行重新的整理与安排,并研究出最有效率及效果的信息处理方式。

一般而言,分析的方法主要有:①可行性分析。②系统分析。

(2)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就是将前面管理工作分析与评估所得,组合为一个整体。主要包括系统设计与资源评估两项工作。

系统设计就是针对电脑信息处理科技的能力,将管理工作系统融人其间,以透过电脑系统的设计与流程安排发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效果。资源评估就是对信息系统所需配备的设备、设备的维修、人力成本、物力成本的效益评估。

(3)建制阶段

建制阶段是将整合好的系统一步步地建立起来。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实际的程序设计和整体绩效的评估。设计实际的工作程序并经过测试后纳入作业,同时撰写有关的文件并随时对应用系统进行修护与修正,以确保系统中没有错误或矛后的地方。最后再进行整体绩效评估。管理

人员可用各种有用的计划和控制技术,如专案管理、计划评核技术、设计过程控制等,以确保建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6. 简述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

【答案】政府财务报告,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应符合某些基本的质量要求。一个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及时一性。财务报告会因其过时而失去其价值,所以财务报告须及时,以便充分利用。

(2)内容的公正性。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事务都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以便人们准确了解有关财务运转的情况。

(3)适用性。提供的信息必须面向客户的要求。

(4)可信性。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是有依据的,并且反映的情况是有意义的。

(5)可比性。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该便于比较以满足作出决策的需要。

(6)中立性。则务报告中的信息不应有故意的倾向性和偏见。

(7)物质性。信息科目可能使财务报告的有关读者在判断和行动方面产生影响和差别。财务报告应该包含物质的和质量的或数量的信息。

(8)连贯性。不同时期的会计方法和主要的会计基础不变,报告的财政数据应该从这样的账户中获得,它所反映的物质内容在不同时期都按不变的基础进行。

(9)内涵的丰富性。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是可理解的、清楚的以及简明扼要的。

7.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案】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生产力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提高组织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其对生产力提升的贡献包括两个方面: ①不断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扩大人力资源投人的收益,实现组织生产力的提高。一个组织用于人力资源上的成本主要包括:a. 人力资源的获取成本; b. 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 c. 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d. 人力资源的保障成本; e. 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

②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促使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最终提高组织生产力。提升组织生产力的有效的人力资源途径与方法包括:

a. 通过增加生产力的工作,如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轮换、缩短工作时间、弹性工作时间等途径,促使生产力的提高。

b. 通过工作场所的再设计,如办公环境的改进,智慧型办公科技等人类工作学的设计,不断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c. 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如培训、管理发展、职工个人生涯发展、组织发展,提升人员能力,从而提高组织生产力。

d. 通过有效的人员激励,以激发人的潜能和动机。

e. 通过建立满意的工作环境,促使人们更有效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