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所935欧美文学史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说明《名利场》、《简•爱》、《呼啸山庄》的风格特点。

【答案】(1)《名利场》犀利的讽刺

《名利场》是英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萨克雷的代表作,主要描写女主人公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和一针见血的讽刺,从两个不同性格女性的不同人生轨迹着笔,以小见大的反映了二战时期的欧洲上流社会的虚伪腐化,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认为“愚笨”的人才是真正具有金子般性格的人。这个人物并不邪恶,也不善良,但非常富有人情味,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作品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

(2)《简•爱》“我爱、我恨、我痛苦”的爱情呼唤

《简•爱》以朴实的语言、独立的思想为主导,以第一人称为写作手法,从简爱平凡的外表和不卑不亢的性格表现出女性自我意识的加强,是追求平等意识、自我思想和追求真正的爱情的女性的代表。书中有不少代表平凡女性对自我幸福和平等地位的要求的句子,比如说最著名的那句,你以为我穷,不漂亮,就没有自己的感情了吗?即使在今天也对广大女性同胞有非凡的意义。

(3)《呼啸山庄》阴森恐怖的哥特风格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小说充满着阴郁、黑暗、爱恨交加,爱得那么深,恨得那么透。小说可以说是艾米丽内心的一次倾诉,和她本人的性格特点十分相像。无论从手法上还是从思想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小说。甚至是她姐姐夏洛蒂的简爱。

2. 请论述古典主义悲剧的艺术成就。

【答案】(1)拥护王权,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法国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其首要特征是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专制王权为了牢牢掌握统治权,要求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奉公守法,也要求文学语言规范化,文学样式程式化或格律化。古典主义作家在作品中肯定封建国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首要作用,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他们经常在作品中颂扬英明君主;宣传公民义务,提倡自我克制。他们尊重宫廷艺术趣味,大多轻视民间文学,只有少

数进步作家才在作品中谴责专制暴政和黑暗的封建统治,并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

(2)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最高标准

古典主义理性的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艺复兴时期因反禁欲主义而出现的纵欲倾向,要求作品的主人公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拥护中央王权,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但他们所说的国家,只是指君主的国家。古典主义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都是意志坚强、善于用理性来克制感情的英雄,反面人物则常是丧失理性的极端放纵者。这种泾渭分明的形象使作品具有惩恶扬善的意义。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使作家们注意了人物心理的分析,却不着重抒写人物富于个性特征的思想、情绪与感受,使人物性格具有单一性和普遍性而缺少个性。

(3)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重视格律

近代西欧年轻的民族国家,文化根底浅薄,为了建树自己的古典主义文学,只能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楷模。古典主义作家常常把自己在创作中的成就归功于古代作家的启示,力图从古代作品中找出某些写作的规律和规贝L 甚至有些则是为了当前的需要而托名古典的。例如最著名的“三一律”就是源于对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不正确理解而编制出来的。“三一律”是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创作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指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单一,即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一昼夜内。

(4)重视艺术形式完美

如要求戏剧结构谨严单一,文学语言准确明晰等。对文学体裁作等级划分并制定了各种体裁应当遵循的原则,如悲剧属于高级体裁,应从古代取材,写王公贵族,用亚历山大诗体,严格遵守三一律等。

3.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矛盾复杂的悲喜剧形象?

【答案】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耽于幻想,脱离现实,但出于善良的动机,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行为荒唐鲁莽但表现出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1)堂吉诃德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

堂吉诃德行为荒唐、鲁莽,不会吸取教训。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

(2)堂吉诃德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

堂吉诃德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有着高尚的一面,即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他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3)堂吉诃德追求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

堂吉诃德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他可笑又可悲,可亲又可敬,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总之,堂吉诃德复杂而矛盾的性格是西班牙极端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社会里产生的一种可悲的现象,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西班牙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理想已经产生,但是西班牙的资本主义发展迟缓,贵族与教会势力又相当猖獗,思想控制相当严密,社会现实还不能为作家提供改造社会的理想人物,因而在《堂吉诃德》中,作者虽然嘲笑骑士制度,却把希望寄托在过时的骑士道身上,把骑士精神加以理想化;他痛斥种种罪恶现象,但又把许多社会问题归结到抽象的道德上去。这正是塞万提斯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的矛盾的反映,也是人文主义弱点的反映。在堂吉诃德的形象中,既有作家加以批判和否定的东西,又有他

所理想的肯定的东西。堂吉诃德是一个喜剧性与悲剧性相结合的人物。

4. 后期英雄史诗中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答案】(1)诗中英雄勇敢善战,忠于祖国,忠于君主

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主要是反映民族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歌颂杰出的英雄人物。后期的英雄史诗中英雄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已超出部落的狭隘范围,他们为保卫国家而战斗。这些史诗的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诗中的英雄勇敢善战,忠于祖国,忠于君主,体现了封建关系下人民理想中的爱国英雄形象。

(2)史诗中的强大英明、能够统一国家、制伏封建叛乱的理想君主形象

这类英雄史诗一般都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经过民间歌手们的传唱而辗转流传开来。这中间又经过各种加工,大约在十二三世纪时才被一些有文化的诗人记录下来。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以及在最后被记录时,往往发生一些被歪曲和篡改的情况,掺入了一些贵族的、基督教的思想,因而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后期英雄史诗中最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

①法国的《罗兰之歌》是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公元778年,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因国内发生叛乱而返回,途中遭到巴斯克人的袭击。《罗兰之歌》的情节以这一历史事实为依据。但史诗中把一场只有几天的战争写成历时7年的征伐异教徒的大战,又把36岁的查理写成须发皆白的200岁老人。加奈隆这个人物也纯属虚构。这些虚构有力地渲染了史诗的气势,强化了史诗的英雄主义主题。它也是一部爱国主义诗篇。史诗热情歌颂了查理大帝,歌颂了罗兰和奥里维等赤胆忠心保卫祖国的英雄。史诗中的查理大帝英明勇武。这样一个贤明、强大,能保卫祖国,又能制伏封建主叛乱的国王,正是当时人民所要求的,同时也符合历史进步的要求。

②西班牙的《熙德之歌》歌颂了西班牙人民反抗阿拉伯人入侵斗争时期的民族英雄

史诗的主人公罗德利戈•德比瓦尔在国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的情况下,仍然忠于君主,他为民族独立而屡立战功,连阿拉伯人都表示敬畏,称他为“熙德”。在这个人物身上,爱国、忠君、为保卫基督教信仰而战的观念是结合在一起的,这部史诗的特点是没有中古文学中常见的神秘色彩和奇思幻想,一切都采用写实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