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西安地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关键词:下岗职工,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质,因子

  摘要

"下岗职工"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新名词,也是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下岗"是我国经济转型期间一种特定的失业现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下岗职工的数量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岗职工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生活事件,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坑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笔者想通过心理调查深入了解和研究一下西安地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希望获得第一手资料,并为有关方面重视和解决下岗职工问题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长期以来,职工下岗问题往往被认为是社会的阴暗面,所以对于此问题的专门研究较少。但它毕竟是不能回避的客观现实,因此近几年来,国内报刊杂志上已有些论及这一问题的文章。它们所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状况的描述;对失业状况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下岗"这一特殊形式的失业;对再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对下岗职工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作初步的探讨。对于下岗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还没有见到公开发表的文章。由于下岗问题是中国所特有的社会问题,国外也没有可供直接查询和借鉴的资料。本研究以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为研究对象,着重对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比较仔细的调查研究。 笔者本次调查拟解决以下问题: (一)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抓哦体现在那几个方面?程度如何? (二)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下岗时间的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三)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的人格特质如何?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什么关系? (四)影响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本次调查取样主要来自西安总工会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是针对下岗职工开设的。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5份,收回有效问卷293份。 调查运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试。这两个问卷得到国际公认,且已由中国常模。此外,还辅以笔者编制的被试背景资料调查问卷,收集一些必要的背景性材料。全部数据均采用SPLM软件处理。 综合本研究的结果,主要有以下结论: (一)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是整体性的,而不是仅在几个心理健康因子方面存在问题。 (二)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文化程度和下岗时间上差异不大。但从年龄上看,不同年龄组的下岗职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三)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的人格特质在精神质方面,下岗职工与普通成人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得分均高于普通成人;下岗职工的性格内外相与普通成人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得分高于普通成人;下岗男职工的情绪稳定性与普通成年男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得分高于普通成年男性。下岗女职工的情绪稳定性与普通成年女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下岗职工的掩饰倾向与普通成人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的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其中的精神质除去躯体化和抑郁两因子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外,与其他七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性相关;性格内外相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某些因子存在显著性相关;情绪稳定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九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性相关;掩饰倾向也与心理健康水平中的某些因子存在显著性相关。 (五)影响西安地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有:1、社会因素。2、家庭因素。3、下岗职工个人因素。 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一)下岗职工个人要迅速转变就业观念,本着务实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调节自我,完善自身人格,积极地、充满信心地投身于市场竞争中。 (二)在下岗职工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下岗职工做心理咨询,增强下岗职工的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心理承受能力。 (三)政府部门、企业对下岗职工以及下岗职工问题应给与高度重视,要理解和尊重下岗职工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真正纯利好"改革速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应创造有利条件和更多机会,尽快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四)加强舆论宣传,发展文化教育,让下岗职工对改革有一个较好的心理准备和理性认识。 (五)全社会都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增强危机感。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心理承受力,以避免"转变"可能带来的震荡和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