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705政治学原理(含30%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功能主义

【答案】功能主义是指认为,通过加强国家间功能性的、非政治性的契约关系(联盟),可以最有效地推进世界秩序的一种思想倾向。针对无政府的国际体系所导致的冲突和竞争的国际关系,功能主义者试图通过关注人类的共享的需求来建立全球性的休戚与共。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米特兰尼。

2. 康德主义

【答案】康德主义又称世界主义,认为,国际政治的基本性质是人类共同体中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具有共同的利益,跨越国界的社会纽带把作为国家臣民或公民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在康德主义者看来,以世界社会取代国家体系乃是人类的最高道义目标。

3. 安全

【答案】安全是指国际关系范畴的“安全”概念,产生于西方。安全概念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与“威胁”和“危险”相关联。在汉语里,“安全”的习惯用法是指一种状态,它有三个含义:没有危险; 不受威胁; 小出事故。在英语中,安全的词义较汉语更宽泛些。按照《韦伯词典》的解释,“security ”一方面指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另一方面还有维护安全的含义,指安全措施与安全机构。比较中英文的安全词义,尽管略有差别,但基本意思是相似的:安全就是不存在威胁和危险。

4. 新马克思主义

【答案】新马克思主义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社会科学界流行的一种思潮,其代表人物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人在解读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实的过程中,运用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解释模式。

5. 叙利亚化武危机

【答案】叙利亚化武危机是指2013年9, 10月份爆出的在叙利亚内战中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而引发的危机。

叙利亚由于经济问题导致反对派发生暴乱,要求实现政治民主化,要求巴沙尔下台,危机一直持续并在2013年愈演愈烈,成为各大国关注的重大问题。

叙利亚政府军被爆出在大马士革附近郊区使用化学武器后,政府方面否认使用化学武器。叙利亚化学武器的使用触犯到美国划定的禁庄使用化学武器的“红线”,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对叙

动武并开始部署航母。由于各方反对及美自身考量,同时在俄罗斯的建议下,叙利亚政府同意“以化武换和平”,即叙利亚政府军交出化学武器,美国放弃对叙利亚动武,实现和平解决化武危机。

目前,叙利亚化武的交接及销毁正在进行,此举避免了危机的扩大化,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了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为解决其他类似国际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6. 权力

【答案】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就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这种影响的实现既有平和的积极诱导,也有运用强制的消极威胁; 既包括“合法”的影响,诸如依据国际法行事,也包括非法的影响,诸如实施公然的侵略; 既包括“软”权力方式,也包括“硬”权力方式。实际上,在国际政治中,人们在多数情况下所看到的权力,所表现的主要是实施强制性影响的能力。

7. 人类安全

【答案】人类安全是最早由联合国提出的概念,特征是不仅强调人类整体的安全,也强调个体人类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的安全。人类安全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强调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结合。

8. 斡旋、调解、仲裁

【答案】①斡旋是指通过中立的得到争端各方信任的机构或组织改进沟通渠道,澄清问题,收集事实,促进各方的和解。②调解与斡旋相比,是一种更为正式的模式。按照这种模式,第三方不仅谋求澄清问题和促进各方的沟通,而且还谋求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③仲裁的模式是指冲突各方同意第三方就它们的争端提出有约束力的解诀办法。当然,如同国际法庭的判决一样,这样的方式并不是一种流行的方式,因为国家通常不愿意由第三方决定它们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

9. 诠释法

【答案】诠释法是指一种理解与解释文本的途径,在国际关系研究中针对的是事实的不可观察的方面,功能是说明事实的社会(历史)意义。这种意义主要指事实中蕴含的主观因素,包括:事实发生的社会环境与历史背景,事实中体现的行为体的意图与观念,这种意图与观念对国际关系的建构,文本作者所处环境和自身观念对其诠释的影响等。

10.专业性国际组织

【答案】专业性国际组织也称为专门性国际组织,是从事经济、文化、教育或科技等单一活动的国际组织,其活动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而不具有业务的多样性。根据职能,国际组织可分为综合性(即一般政治性的)和专门性两种,如世贸组织。

二、简答题

11.简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答案】(1)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具体有:

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

中国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切身利益都决定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a. 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是个遭受帝国主义欺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饱经战乱和穷困之苦;

b ,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绝不会发动战争去侵略和奴役别国人民,也绝不愿像过去那样受别国维护的奴役促进和压迫、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中国外交的宗旨和首要目标必须是和平与发展;

c.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需要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作为保证,和平是中国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前提。这是中国外交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宗旨和首要目标的重要原因;

d.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从优化国际环境,维护中国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出发,也要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②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新中国建立以来,无论是在与苏联结盟时期,还是联美抗苏时期,中国都没有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小侵犯,互小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核心和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政府主张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

a. 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b. 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c. 文化上互相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d.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②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12.简述非传统安全的属性。

【答案】就非传统安全涉及的范围来说,目前包括的问题是相当多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可以总结出这样几个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