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705政治学原理(含30%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霸权稳定轮
【答案】霸权稳定论是指主张国际秩序并不是权力均衡的产物而是权力垄断的结果。代表人物奥根斯基认为,权力均衡是与战争相联系的,相反,造就并维持国际稳定的是权力的优势。按照他的观点,在19世纪欧洲持续的和平期间,存在的根本不是权力均衡,而是英国和法国的明显的权力优势。
2. 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
【答案】①理性主义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的把理性选择模型应用于国际关系问题,诸如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或博弈论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理性选择强调的是行为体怎样试图使其利益最大化,以及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手段来实现这些利益。②建构主义是指针对理性主义以为既定的客观事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区分了具有物质属性的自然事实和人们的社会活动所建构的社会事实,认为社会事实的形成乃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它们并不是既定的,而是取决于观念因素的研究方法。这种观念不是指个人观念,而是指“集体意向”,即共有的观念或文化。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建构主义研究途径的主旨就在于说明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怎样建构了社会事实。
3. 外交
【答案】外交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的总称,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是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狭义界定指的是“纯外交”,即外交是不使用暴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谋求相互的沟通与影响,并且通过讨价还价——不论是非正式的还是正式的——解决问题与争端。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有当外交行动失败,有关的方面才会使用暴力,而到了这个阶段,已不能称之为外交过程了。广义的界定则扩大了外交的涵义,这种界定认为,在外交过程中以一种非常有限和有选择的方式运用暴力,也是一种外交——暴力外交。这种外交既有外交的形式,又有暴力的手段,在形式上表现为两者的混合。
4. 世界联邦主义
【答案】世界联邦主义是指有关国际组织运作的最激进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要促进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和谐,就必须自愿地拆除国家主权的藩篱,按照联邦与民主的原则,实现政府权力的集中化。换言之,世界各国应通过法律程序,在全球层面上建立一个世界政府。这个政府可以降低乃至消除战争,促进人类的幸福。
5. 恐怖主义
【答案】恐怖主义是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中处于非战斗状态的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情。这个定义强调了恐怖主义的政治性,其暴力的有组织性,制造心理影响的目的性,并且强调了恐怖主义是不同质客体之问的一种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个界定是可以把恐怖主义与非恐怖主义进行区分的。
6. 安全困境
【答案】“安全困境”是指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两难抉择。“安全困境”的概念是赫茨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安全困境是一个结构性观念,按照这种观念,国家追求自身安全的意图会增大其他国家的小安全感,因为每一方都把自己的措施解释为防御性,而把另一方的措施解释为可能的威胁。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国家间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巴特菲尔德把这叫做“霍布斯式恐惧”。他指出,在这样一种局面下,你会对其他国家有现实的恐惧感,别国也会对你有同样的恐惧。也许你对别国根本无伤害之意,做的只是一些平常的事情,但你无法使别国真正相信你的意图。你无法理解别国为什么会如此的神经质。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以为对方是有敌意的,无理性的,都不肯作出可使大家都获得安全的保证。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就是这种状态的产物。
7. 经济制裁
【答案】经济制裁指一国或数国对破坏国际义务、条约和协定的国家在经济上采取的惩罚性措施。常常被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利用作为打击、削弱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手段。经济制栽最初是战争的一种辅助性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削弱敌对国家的经济实力,进而削弱敌国的作战能力。
8. 多民族国家
【答案】多民族国家是指和单一民族国家相对,本国居民由一个以上的多个民族构成的国家,这些民族共同联合起来组成了国家。当今世界的国家一般都是多民族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等等。
9. 斡旋、调解、仲裁
【答案】①斡旋是指通过中立的得到争端各方信任的机构或组织改进沟通渠道,澄清问题,收集事实,促进各方的和解。②调解与斡旋相比,是一种更为正式的模式。按照这种模式,第三方不仅谋求澄清问题和促进各方的沟通,而且还谋求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③仲裁的模式是指冲突各方同意第三方就它们的争端提出有约束力的解诀办法。当然,如同国际法庭的判决一样,这样的方式并不是一种流行的方式,因为国家通常不愿意由第三方决定它们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
10.人类安全
【答案】人类安全是最早由联合国提出的概念,特征是不仅强调人类整体的安全,也强调个
体人类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的安全。人类安全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强调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结合。
二、简答题
11.恐怖主义对国际关系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恐怖主义组织采取恐怖行动,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对政治进程施加影响,改变政治现状。它们的行为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滥杀无辜造成恐怖气氛,间接影响政治进程; 另一种是通过打击既定目标,直接改变政治进程。恐怖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有:
(1)就国际关系而言,恐怖主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例如,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起因于奥国皇储弗朗兹·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这起暗杀是由民族主义学生普林西普执行的,但整个行动却是由塞尔维亚战争部情报处精心组织和支持的。这一事件导致了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并进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恐怖主义有可能成为触发突然事件的导火索。
例如,1994年4月6日晚,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乘坐的飞机在抵达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机场上空时,突遭地面火力袭击而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这无疑是一次恐怖事件。事件发生后,在爱国阵线控制的地区,图西人以牙还牙,大肆屠杀胡图人。民众随后大量涌入邻国,涌入邻国的难民,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卫生状况极差,造成瘟疫流行,又使得十多万人死于霍乱和痢疾。除了这些直接的后果之外,大屠杀也给两个部族造成了深深的仇恨心理。
(3)恐怖主义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大国关系也产生一定影响。
恐怖主义使国际政治的主要议程转向反恐; 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阻; 使国际间文化冲突加剧; 使大国关系调整。
对恐怖主义的影响不能高估,因为从长远来看,恐怖活动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历史进程的。总之,恐怖主义严审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和磋商,开展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
12.生态政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案】生态政治的政府行为反映了一些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强烈的关注,这种行为可大致分为对内对外两个方面。
(1)对内的政府行为,其主要表现是国家开展的打击生态犯罪的斗争。
近年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就提出了反对“生态走私”的问题。“生态走私”是指从境外非法向俄罗斯境内输入有害的废料,从俄罗斯境内非法地输出稀有的和濒危的动植物,非法输入和输出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和含有此类物质的产品。对于俄当局来说,反对“生态走私”特别要注意非法输出战略性的重要原料,诸如非法越境运输裂变材料、放射性物质和废料、离子辐射源等,因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