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华清池

【答案】华清池是唐代皇家行宫,位于今陕西临潼县城南骊山西北麓。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建汤泉宫,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再行扩建,改名华清宫。1982 年,在基建施工时偶然发现了唐华清宫御汤建筑遗址,经考古发掘清理,发现了五个汤池遗址。

2. 砖室墓

【答案】砖室墓是指大约在西汉中晚期出现在中原和关中一带的用砖建筑的小型墓。到了东汉,砖室墓迅速普及,成为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墓。经六朝、隋唐,墓室的细部结构和设施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北宋时期出现了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此种墓葬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3. 水洞沟文化

【答案】水洞沟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20年代初发现于宁夏灵武水洞沟附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共发现石制品1万多件。水洞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并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4. 唐昭陵

【答案】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九崚山主峰。自贞观十年(636年)始建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完成,历13年。五代时被盗。墓北有祭坛和司马门址、著名的昭陵六骏原置司马门东西两庑。墓正南有朱雀门和献殿,并有皇族、文武大臣陪葬墓167座。

5. 吴城文化

【答案】吴城文化分布于江西北部,最初发现于清江吴城,其时代基本与中原地区的商文化相当。吴城文化与商文化的关系比较密切,但也有其自身特点。硬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特别发达;在生产工具上,马鞍形陶刀最具特色;在铸铜业方面,用石范铸造是其主要特点,已发现了斯、凿、斧、刀、镞的石范,这是中国铸范工艺中的另一形式。在吴城文化的陶器和石范上,还发现了文字和刻划符号,但大都不能识读。吴城文化族属未定,1989年,在江西省新干县发现一座商代大墓,出土青铜器480多件,墓葬规模之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与中原的殷商王陵相当,因而墓主人可能是南方某方国的最高统治者。

6. 封土与封泥

【答案】①封土是指墓室之上高出地面的土堆。墓穴都在地表以下,但通常下葬后并不是再把土填平成跟地表一样平,而是高出地面堆出一个土丘。封土的目的是为了封护墓室,也有标识墓位甚至含有显示墓主等级地位的作用。即“审棺椁之厚薄,营丘垄之大小,高卑薄厚之度,贵贱之等级也”。最早的封土墓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秦汉以来除崖墓外,一般墓葬多有封土,帝后陵墓的封土顶小而底大,整体似覆斗形;②封泥又称泥封、艺泥,是一种官印按于泥上作为实物和木制牍函封缄的凭证,春秋末期出现了印玺,封泥也随之产生,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上林丞印、蓝田丞印、东园章丞”等封泥很好地验证了秦汉时期苑囿管理结构的实际情况。在纸出现之前的中国古代,主要的书写工具为简牍。在封缄公私信函时在简牍外面加以封检,然后用绳索将封检捆缚起来。并在槽内捺上湿泥将绳结盖住,再用印章在泥上打出引文。封发物件时也用此法。这种铸印有印章的土块就称为封泥。

7. 隋五铢

【答案】隋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称“开皇五铢”、“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

“五”字交笔有圆曲与斜直两种,“朱”头多呈方折。“五”纹,钱背肉好均有廓。外廓甚阔,面无穿廓,

字交笔直,近穿处有一道竖画。文帝为统一币制,曾放五铢样钱令诸关查禁劣钱,遂又称“置样五铢”。

8. 贾兰坡

【答案】贾兰坡(1908年11月25日~2001年7月8日),是中国古人类学家、地质学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学术委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他因发现“北京人”遗址的贡献巨大而被后世尊称“北京人之父”。

二、简答题

9. 东周都城的多样性和原因。

【答案】(1)东周列国都城发掘

东周城市,尤其是列国都城如临淄齐城、新郑古城、江陵郢都等,表现了人口、生产、财富、享乐和需求的 集中,规模扩大,成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列国城址进行过勘察和发掘的主要有:山东临淄齐城遗址、 曲阜鲁城遗址、山西侯马晋城遗址,河北邯郸赵城遗址、易县燕下都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洛阳东周城 遗址,湖北江陵楚纪南城遗址,陕西凤翔秦雍城遗址、临潼秦栎阳城址和陕西咸阳秦咸阳城址等。此外山西太原 的赵国晋阳城址和夏县的禹王城(魏国安邑)、河南淮阳的楚国陈城遗址、河北平山的中山国都灵寿城址等,也都经过调查。

(2)都城城郭布局类型

列国都城都分为宫城和郭城两大部分。城郭的布局主要有4种:

①如曲阜鲁故城。宫城基本包在郭城中心。郭城四面各有2或3个城门,有道路绕过宫城而

互相连通。这比较符合《周礼•考工记•匠人》所记的:“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之制。

②如新田、临淄、郑韩故城、邯郸赵城等。宫城与郭城分开。宫城或嵌入郭城一角,如临淄、郑韩故城;或单独成城,如新田、邯郸;有的在城外郊区又有离宫别馆,如临淄。

④如燕下都。宫城设在郭城以北,宫殿区超出宫城城垣范围,而以河道与居民区隔开。此外,还在宫城和郭城的旁边加设附郭城。

⑤如郢都纪南城。宫城位于郭城中央偏南,宫城以东的郭城东南隅,可能是王室的专用地。魏的安邑似接近第一种,秦的雍城似接近第二种,咸阳似接近第三种,但尚未完全勘察清楚。

(3)作坊与道路

宫城和郭城内都有手工业作坊。据纪南城西垣北门的发掘,城门有3个门道,因此连接城门的街道也应三道并列。纪南城南垣西门和北垣东门为水门,中有河道直通,可知在南方水网地区,城内并以河流充道路。各城城垣外皆有城壕。城内则有全城性的排水设施。一种是阳沟,如临淄郭城内就有贯通南北的排水沟;一种是阴沟,用陶管道排水。陶质排水管道多为一头粗、一头较细的圆筒形,以便连接。秦咸阳则发现有五角形陶管道。在临淄郭城西北城角,还发现城垣底部修建有很大的石砌涵道。

(4)宫殿

黄河流域列国的一般宫殿台基较矮,但主要宫殿都建在高达数米至十多米的高大夯土台基上。在长江流域,高大台基实际上并不发达。把主要宫殿建在高台上,既可表示威严,又便于防守和监视全城。

(5)陵墓

列国都城的城内或城外分布有陵墓区。春秋时期诸侯的陵墓同前代一样,比较集中,并放在城里,当同实行按宗法关系和“左昭右穆”制度来集中埋葬诸侯的“公墓”制有关。战国时陵墓区远离都城,各陵墓的分布范围也远为扩大,这应同“公墓”制的破坏有关。但战国时东周君的陵墓区还在洛阳城内的东北隅。西周君的陵墓区也在王城之内的北部。燕下都东城的西北隅亦有虚粮冢和九女台两个陵墓区,大概在那里还保留着旧的“公墓”制。

(6)多样性的原因

都城的多样性,既是各国文化差异的表现,也是由于各国文化差异造成的结果。造成种差异的原因,包括地域、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差异,而根本上则是由文化的多样性决定的。

10.简述“穿土为圹”。

【答案】汉代贵族墓的形制有穿土为圹墓和凿山为藏墓两种。穿土为圹墓即在平地掘土圹,再于土圹中设置砖室或石室或木椁室,殓棺埋葬。穿土为圹木椁墓又有两种:

(1)黄肠题凑墓

一种是黄肠题凑墓。其“题凑”结构特点是:

①结构特点

用长60~90、10~20见方的木枋层层平铺、叠垒成椁室;木枋头端皆向内(外),即从椁室内往外看,四壁都只见木枋的端头。“黄肠”则因题凑所用木料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以木色淡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