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1993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复旦大学199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
一、简释下列概念(32分)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3.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4.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二、试述马克思主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理论及其重大意义。
三、为什么我国现阶段和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四、什么是对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售卖者的销售收入(或者说购买者的支出)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之。
五、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菲利浦斯曲线在短期内会由左向右下倾斜,而长期内则呈垂直形状?(二至五题各17分,共68分)
答案部分
复旦大学199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简释下列概念(32分)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所谓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满足人的某种需求的属性,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
2.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绝对地租是指优、中、劣各级土地都必须交付的并在概念上与级差地租相区别的地租,其形成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级差地租是指与土地优劣程度不同相联系数量有等级差别的地租。其产生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3.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购买流动资本的生产资料的费用支出,它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固定成本是购买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的费用支出,它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4.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即边际储蓄倾向,所谓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总收入中的比率。
二、试述马克思主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理论及其重大意义。(二至五题各17分,共68分)
答: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谓不变资本指的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至新产品。其价值在转移的过程中不会增加。所谓可变资本指的是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而是被再生产出来,而且其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重要意义。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第二,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三,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为什么我国现阶段和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是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分配方式,也是这一阶段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它作为一种客观必然性,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条件中。
(1)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及在这种公有制中的联合劳动,是按劳分配的前提。生活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本身都不过是生产条件分配的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它已经被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所证实。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劳动者不为那些生产资料的私有者劳动,他们劳动的成果也不再被那些生产资料的私有者据为己有。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社会上一小部分人凭借他们掌握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