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科技语篇中的跨符号隐喻——《重学》及其英文底本对比研究

关键词:跨符号隐喻;跨符号概念隐喻;跨符号人际隐喻;多模态话语分析;《重学》

  摘要



本文是从跨符号隐喻视角展开的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SF-MDA)近十年来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O’Halloran (2007)提出系统功能多模态话语分析所面临的五大挑战,跨符号隐喻理论的构建便是其中之一。

跨符号隐喻是语法隐喻在多模态科技语篇中的拓展与延伸,从数学符号、图像等视觉符号的独立创义(independent meaning making)和语言符号与这些视觉符号之间的相互依赖式创义(interdependent meaning making)视角,基于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选择系统和组合结构,描写和分析多符号语篇的隐喻式语义倍增机制。本篇论文所做研究选取由晚清传教士Joseph Edkins与李善兰合译的物理学著作《重学》及其英文底本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 Mechanics,对二者的跨符号隐喻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所选文本为典型多模态文本,其集合了包括语言、数学符号、图像等在内的多种符号资源。《重学》作为最早将西方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的译作之一,存在异于底本的独特会通特征,这也是作者选择《重学》及其英文底本作为研究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的原因。

本文基于对《重学》及其英文底本中的跨符号概念隐喻与跨符号人际隐喻的分类描写与对比分析,发现上述两种跨符号隐喻各自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机制在两个文本中基本一致,但其呈现形式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运用语域理论对其差异展开讨论,从而揭示出《重学》这部引进西方现代科技的著作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鲜明本地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