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货币金融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预期理论是如何解释利率的期限结构的?

【答案】所谓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利率与金融资产期限之间的关系,是在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

预期理论认为,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决定了利率的期限结构,并与所有证券利息相关。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那么长期利率将高于短期利率。因为一方面由于预期以后出售证券将支付更高的利率,证券供给者急售出长期证券,这样短期证券的供给下降,长期证券供给上升;另一方面,因预期以后购买证券可获得更高的利率,证券需求者不愿购买长期证券,而只愿购买短期证券,这样对长期证券的需求下降,短期证券需求上升。结果,短期证券供不应求,于是价格上升,利率下降;而长期证券市场上供大于求,其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这样,短期利率便低于长期利率。反之,若人们预期未来利率下降,则短期利率会高于长期利率。只有当现在和未来两次投资短期证券的总收益等于一次性投资同期的长期证券的收益,长期和短期利率才能同时达到均衡。

基于以上的分析,预期理论认为长期利率是预期未来短期利率的函数,它等于当前短期利率与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的几何平均数。

2. 如何理解货币需求的经济含义?

【答案】(1)货币经济学中研究的货币需求是指有效的货币需求, 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意愿;二是必须有得到或持有货币的能力。在货币经济下, 由于货币是一种财富的代表, 如果没有限制条件, 人们持有它的意愿或欲望可能是无限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有限的。

①人们需要货币, 首先是因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它具有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个人生活, 都需要一定的货币作为支付准备。此外, 货币本身又是财富的代表, 人们可用持有货币的形式来持有财富或资产。因此, 可将货币需求分为两大类, 一是对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二是对作为财富贮藏手段的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持有多少货币, 取决于人们的收入, 财富总量以及人们对货币和其他资产, 包括股票、债券等金融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的收益、成本作比较后来决定的, 也即人们持有多少货

币, 取决于人们对各种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比较分析的结果, 以使自己的资产组合达到最佳。

②对一个国家来说, 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需求则要受到国民生产总值、财富总量及制度因素加信用制度、支付制度等制约。

(2)因此, 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货币需求涵义。从宏观层面上讲, 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 在一定的资源约束和制度约束下, 整个社会应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 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职能。从微观层面上讲, 货币需求是指有行为能力的经济主体在一定的财务约束下, 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行为, 是经济主体在进行资产选择后, 在其认为的资产组合最佳水平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与行为。货币需求理论就是研究在一定的时间内, 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 决定经济主体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 以及这些因素和货币需求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3. 简述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

【答案】金融危机的防范治理措施主要有:

(1)建立危机的预警系统。

(2)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包括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提高利率,增加借用本币资金的成本,抑制投资操作,影响资本流出入,改善本币状况;动用财政资金,稳定股市;保障金融债权,维护存款人信心等。

(3)管理国际资本流动。在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中,暂时实施资本账户管制,特别受到关注。这包括,直接性的资本流动控制,加强外债的管理,课征短期资本流动税一托宾税等。

(4)重组和改革银行业。

(5)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6)调整经济结构。在新兴市场国家,主要是消除制约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因素。

4. 简要评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答案】(1)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是实际利率论。

该理论是指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传统经济学中的利率理论。它强调产出与利率水平完全由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即生产率和节约率决定,而不受货币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故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1=1(r )且而节约率用边

储际储蓄倾向表示,储蓄流量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S=S(r )且

储蓄函数共同决定。如图1所示。 蓄者愿意提供的资金与投资者愿意借入的资金相等时利率达到均衡水平,因此利率由投资函数和

图1 实际利率论

在图1中,I 为投资曲线,I 线向下倾斜,表示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S 为储蓄曲线,S 线向上倾斜,表示储蓄与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系。I 、S 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若当投资不变而边际储蓄倾向提高使S 线右移到时,均衡点决定的利率就会从下降至当储蓄不变而边际投资倾向提高使I 线右移至r 时,均衡点决定的利率就会从上升至

它以萨伊法则为基础,认为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会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片面强调技术水平、资本、资源等真实因素对利率的作用,忽视了货币因素,是有失偏颇的。

(2)凯恩斯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储蓄、投资等实物因素决定利率的观点相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在现代经济中,货币的借贷和利息的支付都以货币形式进行,表现为一定量的现在货币与一定量的未来货币相交换。因此,利息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利率的高低由货币的供求来决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货币供求论以分析利率的决定因素。

首先,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而利息就被定义为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他认为,在现代货币信用制度中,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持有的财富(股票、债券等)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有蒙受损失的风险,并且流动性较差;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资产,是社会财富的真正代表,可随时转化为其他商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但货币不能生息。因此人们对货币具有流动性偏好,即考虑持有财富的形式时,大多倾向于选择货币,其动机包括:①交易动机,人们持有货币以备日常之需,它与收入成正比;②预防动机,人们为应付紧急需要而保有一部分货币,它也与收入成正比;③投机动机,人们持有货币以备将来投机获利,它是利率的减函数。

其次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而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均衡点。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时,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増加,当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当货币需求减少而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就会下降。

如图2所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均与收入成正比,合起来用

动机可用表示,

则设货币需求为表示,则投机

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来决定r 的水平。 可以决定均衡的利率水平,即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