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南大学语言学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日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按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以先粗略地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再细分为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2. 元音
【答案】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如a 、o 、e 、i 、u 等。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声带颤动。元音的发音特点是: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 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③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二、简答题
3. 简单说明来源于闪美特人字母的几种重要字母的情况。
【答案】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北方闪美特人的字母分成了三支。其中迎南字母和希腊字母向西传播,阿拉马字母向东流传。
(1)迈南字母:采用这支字母的文字现在大多成了无人使用的古文字。
(2)希腊字母:希腊人接受了闪美特人的字母以后,经过了一番创造性的改革,制成了在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希腊字母。
(3)阿拉马字母:阿拉马字母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八世纪。它的“后裔”很多,现在的分歧也相当大,其中最重要的是阿拉伯字母。
4. 什么是语言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
【答案】语言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语言的词汇标志着极为纷繁的、形形色色的事物,它对客观现实中各种变化最为敏感,新事物的出现、原有事物的变化、旧事物的消亡,都会反映到语言词汇中来; 因此,词汇几乎处在经常的变动之中。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在语言中根深蒂固,在许多时代中都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语法的发展很慢。语音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它的演变也是相当缓慢的。
5. 词法和句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案】(1)区别: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称作词法。组词成句的规则称作句法。两者是不同的语法规则。
(2)联系:词法和句法是不同的语法规则,但二者有密切的联系。
①词总是以确定的语法上的形式进入句子的。
②组词成句的某些特点决定于词法。
③词法和句法是互相补充的。
6. 举例说明什么是国语。
【答案】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可能包括许多不同的民族的全部,也可能只包括某些民族的一部分)为了维系整个国家内部的交际,也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有些人把这种语言和单民族国家内广泛通行的语言称做国语。例如中国的汉语、苏联的俄语、柬埔寨的高棉语、南斯拉夫的塞尔维巴语都是这种共同的语言。
7. 简述手势论的内容,并指出其错误。
【答案】(1)手势论的内容
“手势论”认为原始语言是手势语。例如,德国的心理学家冯德认为,在最古的时候,人们用“手势语”表达思想,声音只用来表达感情,也就是说,“手势语”是第一性的,到了后来,人们才用声音来表逢达思想。又如苏联语言学家马尔认为人类开始时没有有声语言,只有“手的语言”,他认为人们最初劳动的时候要拿手去和事物接触,随着手和事物接触时所采取的不同的姿势,这些手势就变成了不同事物的符号; 最初劳动和交谈不分工,进行劳动同时就是以各种手势进行交谈,后来劳动和交谈分工了,手势就变成了独立的交谈的工具。
(2)手势论的错误
①和事物接触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会变成事物的符号。以手从事劳动和进行交谈自古以来就是两回事,交谈是在劳动的需要下产生的,不等于劳动,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劳动与交谈不分工的时代。
②手势既不具备声音材料和意义的要素相结合的基本结构,又不足以帮助人们充分的交流思想,进行思维。
③“手势语”运用起来是十分不方便的。在劳动的过程中如果用手势来进行交谈,势必停止工作,以便腾出手来比划,而其他人也得把工作停下来看着他。而且思维是复杂的精神活动,手势不能充分地、而且往往不能正确地表达思维活动的成果。
8. 元音和辅音主要有哪些区别?
【答案】元音和辅音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动,而在通过咽腔、口腔、鼻腔时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呼出的气流一定要在通过发音器官的某部分时受到阻碍。
(2)发元音时,除声带外,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而发辅音时,则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器官特别紧张。
(3)发元音时,呼出口腔外的气流一般不如发辅音时那么急促。发辅音时声带不振动或振动比较轻微,而且气流总要克服某种阻碍,因而呼出口腔外的气流就比较急。
9. 语言和思维是一回事吗?
【答案】不是。语言和思维相依为命,彼此不能分离。它们都是社会现象,但都不是上屑建筑,都没有阶级性。它们的活动范围都非常广泛,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产到基础,从基础到上层建筑。但是不能把语言和思维混为一谈。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而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10.语言与言语有什么区别? 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案】(1)语言与言语区别
言语不同于语言。运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不见得有同样的言语。言语就是说话(或写作)和所说的话(包括写下来的话)。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话都是由某种语言的词按照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它也有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但它毕竟不是这种语言本身,而说话(或写作)即运用语言的行为当然也不就是语言。
(2)语言与言语关系
语言舆言语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般地说,言语是对特定的语言的具体运用。另一方面,没有言语,就无语言,因为语言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言语当中。研究语言必须从观察言语着手,必须注意言语中表现的大量的普遍的语言事实。
三、论述题
11.分析汉语和英语中[p][p’]是否都能归为同一个音位?
【答案】(1)音位的归纳原则
分析两个音素能否归为一个音位,主要遵循音位的归纳规则,主要有以下二个
①对立原则
在同一个语音系统中,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能区别语素和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这些不同的音素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的,可把这几个音素划分为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
在同一个语音系统中,几个不同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这些不同音素间的关系就是互补的,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称为一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
③语音相似原则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若干音素,只有在语音相似的条件下才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2)分析英语中[p][p’]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