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日趋激烈,EPC合同模式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随着我国企业践行“走出去”发展战略,我国的工程承包商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是国际工程项目对承包企业是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可以赢得较大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做不好则可能造成巨额亏损和信誉损失。国际EPC工程的风险管理水平是决定总承包商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作为衡量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更好的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管理风险是国际工程总承包商务必解决的问题,也是国际工程EPC合同模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国际EPC工程总承包商的角度,以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借鉴己有的工程风险管理理论,结合已经竣工国际工程项目的建设实践,探讨了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用方法。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和分散风险,减小工程风险产生的损失,通过对国际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加以辨识、评估和分析,同时与投标风险决策行为结合,使决策建立在对工程风险科学的分析、评估和控制上。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商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实现预期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国际EPC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将其风险管理过程分为风险识别,投标风险决策分析、实施风险集成控制、风险应对及应急风险管理等几个关键阶段。其中,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是整个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基础,为了更好的识别出国际工程的各种风险,需要综合运用各种风险识别方法,并构建了风险识别清单,为今后同类EPC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提供参考。
2、考虑到以往用来描述国际工程项目特征的指标多为定性指标的特点,本文改变以往将定性指标定量化的思路,在项目投标决策阶段,通过挖掘己竣工国际工程项目样本风险因素数据,引入了聚类分析技术,并建立了基于目标函数优化的多因素、混合尺度逐步聚类分析模型,为本国的工程总承包商参与国际工程项目投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工程项目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引入模糊集合的概念,描述了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目标,进而将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管理问题转化为寻求工期一费用一质量一安全多因素集成优化问题,在模型优化的过程中,应用了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和效用理论,并且设计了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通过实际的建设工程项目数据对所建立的优化分析模型,完成了有效性和合理性验证。
4、借鉴国内外工程项目的建设经验,针对国际EPC工程行业的特点,在工程项目的风险应对阶段,结合项目风险管理的四种应对策略,对总承包商所面临的可能风险给出了应对策略。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角度给出了EPC模式下的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的一些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