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2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23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36 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50
一、简答题
1. 何谓适度的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度的三个维度:控制力度; 控制刚度; 控制网络致密度。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标准(或称三个角度),其中第一个标准是定性标准,后两个标准是定量标准,可以建立一组社会指标体系,定量衡量社会稳定性和社会成员的自由程度,以判断社会控制是否适度。只有当社会控制的力度、刚度和控制网络的致密度都符合这三个标准时,整个控制体系才是适度的社会控制。
2. 竞争产生的前提和社会条件各是什么? 竞争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答案】竞争从广义上讲,包括一切生物的生存竞争,这是生物的本能,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 狭义的竞争专指人类社会的竞争,即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1)竞争产生的前提人们主观欲求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差异,是发生社会竞争的原因或前提;
(2)竞争产生的社会条件
①必须有一个共同争夺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还可以是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东西在内的综合的目标;
②必须是双方争夺同一个对象,才会有竞争,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争夺的对象不同,竞争不会发生;
③竞争双方一方获得成功,不可能双方同时获得成功;
④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竞争是纳入一定秩序的理性行为,不可以没有规则。
(3)竞争的社会作用
①在竞争各方达成共识(即公认的合理的规则)基础上的竞争是公平的竞争,它不但引发活力,而且还会形成秩序;
②缺乏合理规则的竞争是不公平的竞争,并可能导致恶性竞争,恶性竞争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社会秩序。
3. 怎样理解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答案】(1)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的定义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指人类有意识、有日的地参与或控制社会变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人类对社会变迁的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变迁成为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形式就是人类参与的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2)正确理解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①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指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十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种十预与定向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内部关系进行协调,对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修正,对社会实践与社会问题进行控制。
②实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必须正确认识与揭示社会运行的具体机制。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定的需要而参与社会活动,需要推动实践。因此,需要机制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
③实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必须允分了解人们的现实需要。了解和区分人们的需求:
a. 区分需要的普遍性程度,即哪些需要是少数人的,哪些需要是多数人的;
b. 区分需要的合理性程度,即哪些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哪些需要阻碍社会发展的;
c. 区分需要的强度,即哪些需要是迫切的,哪些需要更迫切或者并不迫切;
④实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必须对社会需要系统进行调节。由于社会存在各种需要,其普遍性、合理性与强度不同,因而对它们要进行协调与控制,具体途径有:
a. 协调个人需要、集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三者关系;
b. 发展合理需要,例如正当的物质享受、人们之间的互助合作、健康的文化娱乐、共产主义信仰等;
c. 制止不合理的需要,包括强制性地制止反社会性的需要,例如对毒品、贿赂的需要。
d. 劝导性地制止消极性需要,控制刺激因素的类型与程度。
e. 削弱某些需要。对于有些现阶段不宜取消的某些特殊需要,应适当加以限制与削弱。
4. 中国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发展中国家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存在差异的一般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技术的进步和贸易的发展使得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社区的发展则相对缓慢。
②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往往是一种“外发型”模式,即依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来实现本国的经济起飞,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本往往首先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社区,尤其是沿海的城市社区。在外国技术和资本的作用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而广大农村社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经济和社会模式上。
③农村社区的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
(2)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存在差异的原因
①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工业化道路主要靠国内自己的资本积累为了快速地积累工业化所需的资本,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对农产品的低价计划收购,因而导致农民的收入长期得不到提高。
②中国对城乡居民的迁移一直实行着较为严格的控制,这种严格的城乡迁移控制加剧了中国的城乡差异。
(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存在差异的原因
①通过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农村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农业的经济基础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②城乡之间的经济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因素虽然已经进行主要农产品购销体制的改革,取消了原有严格的统购统销制度,政府多次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但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仍然偏低,并且农产品提价的收益有很大一部分被中间流通环节攫取,农民所得到的实惠较少。
③在市场经济不规范的条件下,农村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弱,因而最容易受到不规范经济行为的伤害。
④虽然2006年取消农业税,但在以往几十年的时间里,许多农村社区的基层组织向农村居民征收过多的税款和提留,给农村居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造成他们实际收入的进一步降低。
5. 简述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乌尔里希·贝克指出,现代性已经发生断裂,20世纪后半叶之前的现代社会是古典工业社会(阶级社会),它己经被一种新的社会形式一风险社会所取代。与阶级社会不同,风险社会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减弱、改造或疏导在发达的现代性中系统地产生的风险和威胁。总体上而言,风险社会指的是世界风险社会。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风险社会的理论要素贝克从八个方面阐述了风险社会的理论要素:
①风险的定义关系。风险并不指被引发的危害,风险概念表述的是在安全与毁灭之间一个特定的中间阶段的特性。在这个阶段,对风险的感知决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风险的感知和风险不是不同的东西,而是相同的东西。
②风险概念扭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作为对未来的威胁和诊断,风险拥有并发展出一种与预防性行为的实践联系。风险意识的核心不在于现在,而在于未来。在风险社会中,过去失去了它决定现在的权力。它作为当下的体验和行为之原因的位置被将来所占据,即被那些并不存在的、被建构的和虚构的东西所占据。
③风险陈述不仅仅是事实的陈述,也不仅仅是价值的陈述。相反,它们要么同时是两者,要么是居于两者之间的某事物,可以说是一种“数学化的道德”。作为一种数学计算的程序,风险直接或间接地与文化定义以及一种可接受的或不能接受的生活标准相关。
④在现代性早期,风险和对风险的感知是现代性中占统治地位的“控制逻辑”的“无法预期的后果”。那些在现代性第一阶段中驾驭(社会)思想和(政治)行为的关于安全与控制的解释在全球风险社会中正在失去其真实性。在风险范畴的帮助下,试图对未来拓展得越多,它就越脱离我们的控制。在世界风险社会中不再可能使风险外化。风险社会的主要问题是:在人为的不确定的状况下如何做出决定。这种人为的不确定状况不只是知识基础不完全的结果,而是更多的知识往往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⑤与风险社会和人为的不确定性相联系的风险概念,指的是一种独特的“知识和无知的合成”,它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在经验知识基础上的风险评估(例如交通事故); 另一层是在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或行动。在此意义上,人为的不确定性概念具有双重指涉。首先,更多和更完善的知识正在成为新风险的来源。其次,风险由无知(不知)所构成。在现代性的第一阶段,无知通常被理解为“尚未知道”的知识或“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的知识,即理解为潜在的知识。无知的问题从其对立面一一知识(存在于生活世界的未被言说的确定性)中得到了理解。而在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