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化学发光是指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中间体或反应产物吸收了反应释放的化学能后跃迁至激发态,当其返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辐射。根据化学发光反应在某一时刻的发光强度或发光总量来确定反应中相应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叫化学发光分析法。由于化学发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仪器设备简单便宜以及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分析等特点,吸引着众多分析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已被成功地应用于生物技术、药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和环境检测等领域中许多重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析。
化学发光反应可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和间接化学发光(或称为敏化化学发光或能量转移化学发光)。间接化学发光在拓宽化学发光分析的应用范围,提高分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镧系离子具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在水中大于5%),大的Stokes位移 (约为230~300nm),长的荧光寿命 (约1ms)以及窄的发射光谱带宽 (半宽度约1~10nm )等荧光特性。以镧系离子Eu(III)和Tb(III)为化学发光反应的敏化剂,已建立了几种氟喹诺酮类药物高灵敏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
本论文由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组成。在综述部分,对镧系离子及其配合物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简单介绍,对镧系离子Eu(III)和Tb(III)在荧光和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在研究报告部分,发现了Eu(III)分别与阿替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和布洛芬所形成的配合物对KMnO4-Na2SO3体系强的增敏作用以及Eu(III)与萘普生的配合物对KIO4-H2O2体系强的增敏作用,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阿替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布洛芬和萘普生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同时,简单探讨了化学发光反应的机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和尿样中的阿替洛尔
发现了阿替洛尔-Eu(III)配合物对KMnO4-Na2SO3这一弱化学发光反应强的增敏作用,考察了影响化学发光反应的各种因素,建立了测定阿替洛尔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0×10-9~1.0×10-5g/mL阿替洛尔,检出限为3×10-9g/mL阿替洛尔。对浓度为1.0×10-7g/mL阿替洛尔溶液连续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该方法用于血浆和尿样中阿替洛尔的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同时,提出了化学发光反应的可能机理。
二、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和尿样中的酒石酸美托洛尔
酒石酸美托洛尔与Eu(III)形成的配合物对KMnO4-Na2SO3化学发光反应具有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酒石酸美托洛尔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选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酒石酸美托洛尔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5.0×10-7~1.0×10-5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10-7g/mL酒石酸美托洛尔,相对标准偏差为1.4%(1.0×10-6g/mL酒石酸美托洛尔,n=11)。该方法已用于血浆和尿样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含量测定。
三、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片剂和血浆中的布洛芬
布洛芬对KMnO4-Na2SO3化学发光反应的信号具有增敏作用,Eu(III)的存在可使其增敏作用极大地增强。基于此,建立了测定布洛芬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布洛芬的浓度在5.0´10-8~5.0´10-6g/mL范围内与相对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范围。对浓度为1.0´10-7g/mL布洛芬溶液连续11 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该方法测定布洛芬的检出限为1´10-8g/mL。该方法已用于片剂和血浆中布洛芬的含量测定。对化学发光反应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四、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片剂和尿样中的萘普生
萘普生对KIO4-H2O2化学发光反应的信号具有弱的增敏作用。当Eu(III)同时存在于反应体系中时,萘普生的增敏作用被极大地增强。基于这一发现,采用流动注射技术,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萘普生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测定萘普生的线性范围为5.0×10-8~5.0×10-6g/mL,检出限为1×10-8g/mL。对浓度为1.0×10-7g/mL萘普生溶液连续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该方法用于尿样和片剂中萘普生的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同时,初步探讨了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关键词:Eu(III),流动注射,化学发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