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外国教育史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英国,标志着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表明国家加强对教育管理的法案是( )。
A. 《巴尔福教育法》
B. 《巴特勒教育法》
C. 《费舍法案》
D. 《费里法案》
【答案】A
,【解析】1902年,在建立郡议会和郡独立市的基础上,英国政府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
这是英国进入20世纪所制定和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它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后来英国教育领导体制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 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①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 ②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③发展的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高中的多样化发展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3.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
A. 更具客观性
B. 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 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复杂问题
D. 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答案】C
【解析】相对于访谈调查来说,问卷调查具有可以选取大样本量,效率较高,结果较少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结论比较客观,所收集到的资料便于编码和统计处理等优点。相对于。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灵活性强、可以深入了解问题。在访谈过程中,调查员可以根据访谈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有关问题进行重复解释,使被调查者了解问题的实质,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4.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
A. 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 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 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 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答案】D
【解析】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整顿全国教育,认为中学系统混杂,目标分歧,导致中学
12月,的普通教育无从发展,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难以保证。教育部相继公布《师范学校法》、《职
,废止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而高中不分业学校法》、《中学法》
文理科等。这一变革使中学教育的目标、结构与线索更为清晰,更有利于发挥各种教育的功能,适应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5. 存在主义者要求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关系应是( )。
A. 我与您
B. 我与你
C. 我与他
D. 我与你们
【答案】B
【解析】存在主义教育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强调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其代表人物布贝尔曾写过《我和你》等著作。
6. 与“新教育运动”相比,不属于进步主义教育特征的是( )
A. 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
B. 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
C. 更重视学校民主化
D. 更关注幼儿
【答案】D
【解析】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所以相对欧洲的“新教育
运动”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而“更关注幼儿”则是“新教育运动”的特色,这从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中可见一斑。
7. 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中,不宜作为教学目标的表述是( )。
A.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B 培养学生区别事实与假设的能力
C. 培养学生运用特定信息检验假设一致性的能力
D. 培养学生领会一个段落中各种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
【答案】A
【解析】教学目标是一种预期的教学成果,应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当实现的在认知、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布卢姆倡导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目标,旨在为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又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与其它教育活动一样,都有着明确的目标进而追求某种结果,而不是盲目、无意识的活动。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基本要求,与其他选项相比较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目标并不明确,分类不明显。
8. 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
A. 发现教学模式
B. 掌握学习模式
C. 范例教学模式
D.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解析】发现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重组和改造,使学生的智力获得发展;掌握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卢姆,强调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指导,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它包括教学准备一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一进行课程教学测验一测验一矫正一再测验几个阶段;范例教学理论是由德国的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范例教学论对范例教学组织环节提出了各种设想,其中施滕策尔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基本上概括了其他范例教学论者所提出的各种设想。因此,范例教学模式的组织技术可以以他的基本设想为代表,划分为四个阶段:
地阐明“个”;范例性地阐明“类”;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相互关系;范例性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个人为中心,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而非“教”学生学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