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898外国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古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 )。
A. 家庭教育
B 社会教育
C. 学校教育
D. 成人教育
【答案】A
【解析】古罗马在共和国早期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邦,当时是不存在学校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都是在家进行的。家庭既是社会的基层组织,又是教育儿童的中心。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最主要的老师。父辈们经常带领自己的儿子在田间进行实地农事操作,并在劳动过程中,传授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在劳动之余,父辈们还经常教儿子们投标枪,练习骑马、角力、游泳、传授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技能。此外,罗马人还利用民谣、诗歌以及《十二铜表法》等材料,对儿女进行简单的读、写教育,使儿女掌握初步的文化知识。这一时期的培养目标是:既是合格的农夫,又是勇敢的士兵。
2. 卢梭的自然教育的核心是( )。
A. 培养自然人
B. 归于自然
C. 培养公民
D. 发现儿童
【答案】B
,他认为,善【解析】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它的核心是“归于自然”
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三种教育圆满地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自然的教育人力不能控制,所以无法使自然的教育向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靠拢,只能是后两者向自然的教育趋于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归于自然’、即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出现把智育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此现象发生于( )。
A.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B.20年代的教育改革
C.30年代的教育改革
D. 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改革
【答案】C
【解析】苏联在具体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偏差:20年代过分强调
,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 30年代劳动教育,把生产劳动看做“学校生活的基础”
则把学生的智育看成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甚至取消了劳动课,结果使学校教育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在苏联建国初期,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教育
领导机构一实行民主化、非宗教化的国民教育原则,建立了统一劳动学校等等。因此,答案选C 。
4. 推进日本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除了 “教育改革推进本部”以外,还有( )。
A. 临时教育审议会
B. 文部省
C. 教育部
D. 教育督察会
【答案】A
【解析】1984年,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临时教育审议会”(简称“临教审”)和1987年文
,是8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改革部省成立的“教育改革推进本部”(后改称“教育改革实施本部”)
的领导机构。
5. 在古代斯巴达,城邦为满18岁的公民子弟接受正规军事训练而设立的教育机构是( )
A 体育馆
B. 埃弗比
C. 体操学校
D. 角力学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斯巴达教育机构名称及其教育特点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古代斯巴达人和雅典人都非常重视教育,但是斯巴达人史注重军事训练,而雅典更注重的是文化教育。在斯巴达,男孩7岁以后就要进入国家办的军营式的国家体育场接受以“五项竞技”为主的军事体育训练。到18岁时,少数身心经过严格考验的青年再进入高一级的青年训练营一埃弗比,进行两年的正规的军事训练。
6. 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
A. “拉比”
B. “古儒”
C. “书吏”
D. “校父”
【答案】B
【解析】“拉比”原意为教师,即口传律法的教师,后来人们将犹太教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的人统称为拉比。在古代两河流域,由于管理寺庙财产的需要,寺庙中有关人员(一般称作“书吏”)需要学习文字和符号,这样就产生了训练书吏的学校,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其负责人称为“校父”。公元前8世纪以后,印度出现了
,教师被称为“古儒”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近代洋务学堂特点的是( )
A. 以造就专业人才为唯一培养目标
B. 以“西文”、“西艺”为唯一教学内容
C.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教学原则
D. 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洋务学堂的特点的掌握程度,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题。洋务学堂的特点是:培养目标培养各项洋务事业需要的专门; 教学内容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下,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 教学方法——能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教学组织形式——有分年课程计划,确定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
8. 古埃及的学校有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宫廷学校,其中僧倡学校着重( )。
A. 科学教育
B. 普通文化课程
C. 律令知识
D. 专门职业教育
【答案】A
【解析】古代埃及的教育比较发达,与其他国家比较,其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学校种类也更多一些。主要有:①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是传授高深学识的学府。僧侣学校的教学及研究内容以较高级的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为主,培养能力优而水平高的人。②职官学校,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和专门职业教育,往往以吏为师。③文士学校,通常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有的还教授数学、天文和地理之类知识。在诸科目中,书写最受重视,是基本课业。④宫廷学校,其教学内容历史记载小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