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中外教育史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提出的一种现代教育理论是( )。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实验教育学
C. 科学主义教育学
D. 心理教育学
【答案】B
【解析】梅伊曼和拉伊是德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作为实验教育学的开创者的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有许多共识。他们都认为用思辨方法建立起来的旧教育学缺乏科学性,与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很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都强调实验教育学是以实验方法为基础的新的独立科学,都认为实验教育学必须借助于相关科学。
2. 近代是欧洲各国教育大发展的时期,然而曾出现重大的倒退的是( )。
A. 法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苏联
【答案】B
【解析】德国是西欧各国中教育与宗教联系最为紧密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实施强迫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信仰主义和国家主义是德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国家服务”的民族主义精神,成为德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战以后,德国开始改革学校教育制度,但德国社会和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逐步演变为法西斯专制主义。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教育成为法西斯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这一时期是德国教育严重倒退的时期。
3. 罗马共和前期的家庭教育是以( )为核心。
A. 知识教育
B. 道德教育
C. 公民教育
D. 道德—公民教育
【答案】B
【解析】罗马共和国前期的家庭教育以道德一公民教育为核心。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
动中,男童从父亲那里受到敬畏神明、孝敬父母、忠爱邦国、遵守法律的教育。此外,父亲还要对儿子进行勤劳、节俭、朴实、严肃等农民品质的教育,让他们记诵《十二铜表法》。
4. 英国的综合中学运动发生的时间大概是( )。
A. 《巴特勒法案》实施后
B. 《雷沃休姆报告》实施后
C. 《哈多报告》提出前
D. 《斯宾塞报告》提出前
【答案】A
【解析】《巴特勒法案》规定中等教育由文法、技术和现代中学三种形式构成,反映了教育的不平等性。工党主张设立综合中学取代三类中学并存的状况,以体现教育机会均等。此后断断续续开展了综合中学运动。
5. 在教育文献检索中,题录、书目、索引、提要等属十文献等级中的( )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文献等级的掌握情况。教育文献的等级主要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一般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对教育文献的理解程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 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
A. 经验一分析范式
B. 社会批判范式
C. 诊释一理解范式
D. 复杂思想范式
【答案】D
【解析】复杂思想范式是和世界的多样性、随机性、组织性、突变性、无序性等概念相对应的一种研究范式。复杂性思想关注随机性,不确定性,偶然性,潜在性,正是这些系统内外的不
确定性因素,使客观世界变得复杂,使思维主体本身要具备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复杂性思想)去面对世界自身的复杂。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正是体现了教育研究的复杂思想范式。
7. 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
A.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B.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答案】C
【解析】“大学者,非谓有大楼指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出自著名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
,是儒家对大学的教育目的的梅贻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大学》
,出自《复旦校和学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歌》。大学是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的场所,是培养全面客观地了解和研究世界智者的地方。蔡元培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这是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
8. 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改革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现代中学为主体的“三分制”中等教育体系,试图消除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的不平等,大力推动建立( )。
A. 统一学校
B. 国立中学
C. 中间学校
D. 综合中学
【答案】D
9. 被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A. 康德
B. 赫尔巴特
C. 费希特
D. 第斯多惠
【答案】D
【解析】第斯多惠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认为,有三个因素影响着人的发展:天性或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他十分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被称为“德国师范教
,育之父”他竭力提倡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对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自我教育; ②有崇高的责任感:③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