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深入讨论,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科尔伯格等人称为( )。
A. 皮格马利翁效应
B. 俄狄浦斯效应
C. 布莱特效应
D. 布朗效应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基本观点的理解。美国的布莱特在进行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发现儿童在讨论道德两难问题时,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方式,拒斥低于自己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科尔伯格等人在其后一些学校所进行的实验,结果证明布莱特的观点是成立的,由此将其称为布莱特效应。
2.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
A. 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 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 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 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答案】B
3.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
A. 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 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 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 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答案】D
【解析】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整顿全国教育,认为中学系统混杂,目标分歧,导致中学
12月,的普通教育无从发展,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难以保证。教育部相继公布《师范学校法》、《职
,废止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而高中不分业学校法》、《中学法》
文理科等。这一变革使中学教育的目标、结构与线索更为清晰,更有利于发挥各种教育的功能,
适应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4. 20世纪70年代英国《詹姆斯报告》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
A. 英国中等教育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B. 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
C. 英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D. 英国师范教育非定向培养体制的确立
【答案】D
【解析】《詹姆斯报告》提出了著名的师范教育模式——师资培训三段制段,它将师范教育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普通高等教育阶段、专业训练阶段和在职培训阶段,使师范教育中的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体现了非定向型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5. 现代欧美教育史上,主张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 )。
A. 永恒主义教育
B. 改造主义教育
C. 存在主义教育
D. 结构主义教育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20世纪前半期欧美教育思潮的考查。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永恒主义教育思潮主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改造主义强调教育以“改造社会”为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一致”精神,教学内容应集中在现实的社会问题上。存
,注重品格教育和个别教育。结构主在主义教育思潮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
义教育思潮则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
6. 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
B. 普通教育与通用技术教育向融合
C. 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 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答案】A
7. 英国的综合中学运动发生的时间大概是( )。
A. 《巴特勒法案》实施后
B. 《雷沃休姆报告》实施后
C. 《哈多报告》提出前
D. 《斯宾塞报告》提出前
【答案】A
【解析】《巴特勒法案》规定中等教育由文法、技术和现代中学三种形式构成,反映了教育的不平等性。工党主张设立综合中学取代三类中学并存的状况,以体现教育机会均等。此后断断续续开展了综合中学运动。
8. 《哈多报告》确定的英国教育体制是( )。
A. 单轨制
B. 双轨制
C. 三轨制
D. 四轨制
【答案】B
【解析】1926年的《哈多报告》中确定英国的教育体制是双轨制,即把中等教育分为传统的文法学校和各种形式的现代中学。1938年的《斯宾斯报告》根据英国初级技术学校增加的现实,把《哈多报告》中的双轨教育方案扩展为三轨,即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组成都分。
9. 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A. 习得效应
B. 情绪唤起效应
C. 抑制效应
D. 反应促进效应
【答案】C
【解析】观察学习理论表明,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习得新的行为。这种间接习得的行为既可能促进原有行为发生的概率,也有可能抑制原有行为的发生。观察学习有三种行为效应:抑制效应、扩散效应和促进效应。其中,抑制效应是指当学习者观察到某榜样因某一行为而得到了令人厌恶的后果,此时效仿的体验会增强对这一行为的抑制,那么抑制效应也就发生了。
10.不属于费希特的教学原则的是( )。
A. 遵循自然原则
B. 遵循文化原则
C. 直观性
D. 量力性
【答案】D
【解析】费希特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德国国民教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的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我探索,激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