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902课程论[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从1969年到1983年,( )建立了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A. 施瓦布

B. 布鲁纳

C. 拉特克

D. 派纳

【答案】A

【解析】施瓦布从1969年至1983年撰写了4篇代表性文章,建立了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施瓦布因此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

2.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 )

A. 生活即教育

B. 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

C. 教育是社会的过程

D. 教育即生长

【答案】A

【解析】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的本质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发展。

3. 美国的评价专家( )对评价领域的划分以及对该领域的批判,深刻地把握了课程评价的内蕴。

A. 斯太克和泰勒

B. 普罗沃斯和利维

C. 古巴和林肯

D. 古巴普罗和沃斯

【答案】C

【解析】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以及对该领域的批判,深刻地把握了评价发展的内蕴。他对评价领域进行了以下划分:①测验和测量时期这是第一代评价时期,它盛行

于19世纪末至20纪30年代;②描述时期第二代评价是20世纪30年代随“八年研究”而兴起,一直持续到50年代;③判断时期属于第三代评价,它萌生于1957年以后美国因苏联卫星上天而发动的教育改革,持续到70年代;④建构时期的到来,是与质性评价范式的应用联系在一起的。

4. 建构主义教育学者所倡导的( )是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情境教学”

B. “随机访问教学”

C. “合作式教学”

D. “支架式教学”

【答案】D

【解析】建构主义教育学者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维果斯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

5. 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研究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

A. 计划阶段 实施阶段 合作阶段

B. 启动阶段 实施阶段 合作阶段

C. 启动阶段 实施阶段 评价阶段

D. 计划阶段 实施阶段 评价阶段

【答案】B

【解析】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研究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启动阶段。在本阶段,课程变革的发起者致力于使人们支持课程变革计划,这需要对课程变革计划的目标作出解释,以使教育实践者理解和接受; ②实施阶段。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对既定课程变革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需要;③合作阶段。在本阶段,所实施的课程计划已成为现行课程制度的一部分,这需要课程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密切合作、相互适应,以使变革计划不断进行下去。

6. 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

A. 技术兴趣

B. 学科兴趣

C. 学生兴趣

D. 社会兴趣

【答案】A

【解析】“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兴趣”(也称“技术理性”)的追求。“技术兴趣”是通过符合规律(规则)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于对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

7. 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教师的指导就是教师对教学对象的过分干预与控制

B. 真正的教学对话的试金石就是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自由表达其疑问与见解

C.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以人的自主性人格的发展为核心,所以非常强调提示型教学方法

D.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经验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非常强调自主型教学方法

【答案】B

【解析】真正的教学对话的试金石就是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自由表达其疑问与见解。真正的教学对话是主体间平等,真实的对话,应把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起来,把学生的既有经验与要探究解决的新问题关联起来,把学生的理智和情感结合起来。

8. 杜威所倡导的“主动作业”最终要实现的教育理想是( )。

A. 儿童的反省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B. 儿童的经验不断改造与持续生长

C. 儿童不断掌握更多、更深的理论知识

D. 为儿童塑造作为人的良好的“德性”——“善的意志”

【答案】B

【解析】杜威指出“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的生长的能力。”在杜威的思想中,他认为经验应该从儿童的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的、主动的体验,是儿童与外界积极交流、相互作用的结果。

9. 下列哪一项不是“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形成的理论基础?( )

A. 实证主义

B. 现象学

C. 存在主义

D. 知识社会学

【答案】A

【解析】“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流派众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倾向:①以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提升和存在经验的开发,这种倾向可以称为“存在现象学”课程论;②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解释学、知识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与社会公正的建立,可以粗略的将这种倾向称为批判课程论。

10.差别模式的要旨在于比较( )与设计标准之间的差异,作为课程改进的依据。

A. 课程表现

B. 课程内容

C.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