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农林大学普通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隐性基因。

【答案】隐性基因是指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2. 生态学。

【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人类和环境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科学。

3. 根压。

【答案】根压是指根细胞会主动将无机离子泵入木质部,而内皮层会使离子在木质部中积累。当离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水分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木质部,从而推动木质部汁液向上移动的压力。

4. 结构基因组学。

【答案】结构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各种遗传元件的组成物质的序列特征、基因定位、基因组作图等。

5. 生产者。

【答案】生产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非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

6. 顶端优势。

【答案】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分泌抑制腋芽生长的激素而导致只有顶芽更易生长的现象。

7. 异养。

【答案】异养是指生物自身不能从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也不能从日光中获得能量,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有机物,并从这些有机物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的营养方式。

8. 细胞分化。

【答案】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二、简答题

9.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案】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

(2)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3)由特异蛋白质分子装配构成的骨架系统。

10.简述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答案】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

(1)食植与捕食是生物间最常见的种间关系。

(2)两个物种因利用同一有限资源而发生竞争。

(3)互惠共生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种间关系。

(4)寄生与拟寄生有本质差异,寄生是指生活在一起的两种动物,一方获利并对另一方造成损害但不把对方杀死的现象;而拟寄生则导致寄主死亡,更接近捕食现象。

(5)生物种间关系还有合作,共栖等。

11.简要说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并指出各部分的组织类型。

【答案】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中柱)三部分。表皮为吸收组织。皮层为薄壁组织。维管柱(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四部分构成。中柱鞘为薄壁组织。初生木质部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初生軔皮部主要为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薄壁细胞(形成层)为薄壁组织。

12.简述细胞核的功能和意义。

【答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的调节中心。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 分子,而DNA 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细胞核是遗传物复制的场所。细胞核中包含着携带细胞全部基因组的染色体。绝大多数遗传信息贮存在细胞核中,RNA 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它成为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13.遗传密码有哪些特点?

【答案】遗传密码是指包含在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核苷酸序列中的遗传信息,它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进而决定蛋白质的化学构成和生物学功能。遗传密码的特点如下:

(1)连续性

的读码方向从

端至端方向,两个密码子之间无任何核苷酸隔开

,链上碱基的插入、缺失和重叠,均会造成移码突变。

(2)简并性:一个氨基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改变往往不影响氨基酸翻译。

(3)摆动性:上的密码子与转运上的反密码子配对时,大多数情况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也可能出现不严格配对,尤其是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配对时,常出现不严格碱基互补,即摆动配对。

(4)通用性: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整套密码,从原核生物到人类都通用。

(5)遗传密码为三联体:由3个碱基组合在一起的编码方式。

14.简述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答案】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在其个体发育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主要共同特征。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的脊索存在幼体的尾部,代表动物是柄海鞘。头索动物亚门的脊索纵贯全身,并向前延伸至背神经管前端,代表动物文昌鱼。

三、论述题

15.试述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答案】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包括:

(1)古生物学证据:地层愈古老,动物的化石种类越少而且简单。在太古代地层中已有单细胞动物有孔虫的化石,而没有多细胞动物的化石。

(2)形态学证据:现存的介于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动物之间的中间类型可以推测单细胞动物到多细胞动物演化的途径。

(3)胚胎学证据: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基本相似都是由单细胞的受精卵开始的。又根据生物发生律(重演率)可以推测出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途径。

16.试分析人体抵御疾病的机制。

【答案】人体对付病原体的侵袭有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粘膜。角质细胞以及分泌的油脂、真皮、溶菌酶都能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2)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便会产生先天免疫反应来应对,包括局灶性炎症反应,补体系统和干扰素。

(3)如果入侵者突破了身体的第一、二道防线,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反应就会发挥作用。特异性免疫分为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

17.请描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产生蛋白质的全过程。

【答案】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生命的遗传信息以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存贮在DNA 分子中,这些遗传信息通过DNA 的复制在亲子代细胞或前后代之间传递;同时这些遗传信息通过RNA 的转录、蛋白质的翻译得以转达,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克里克于1956年提出中心法,即提出将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并于1970年提出表达中心法则的完整图解,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