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基础教育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基础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是个人生长发展的基础;二是教育历程的基础,既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基础。过去我们偏重后者而忽视前者,而当代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是把人的本体的发展置之首位。以此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力成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学习策略是学生自我教育力的重要表现,它是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否有效的记忆、理解和表达所学内容;能否有效的计划、监控、调节自我的学习目标、地点、速度;能否有效的管理自我的学习资源和调动自我的非智力因素都取决于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有效运用。 学习策略自60年代中期提出以来,其研究发展很快,已经积累了可观的资料,取得了空前的重视和可喜的成果,同教学策略一样,是近年来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重视学习策略的研究对解决当前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改变学生的现象,提高学习质量;二是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三是有利于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施素质教育;四是信息时代,个人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学习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 数学活动主要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综合的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人的发展,如果把这一创造性思维活动,仅仅通过“方法”的掌握转化为大量机械性、模仿性的练习,也就失去了教育方面的价值。为此,本文旨在探讨数学学习策略的作用和培养问题,已真正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解题是中学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解题教学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采用双组,随即分配,试验前后测试设计,对实验组学生,首先利用玻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展示解题策略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策略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进行解题思维策略的思路示范,提供给学生策略的外部操作;最后,解题活动中思维的语言自我监控即出声思维训练,让学生明确掌握自我思维的过程。通过对学生一般解题思维策略的训练的试验,预测、分析和讨论数学学习策略的作用和可培养性。从大的方面来说,数学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戏剧有指向、组织和调控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中所谓指向简单的说就是确定问题、学习的目标,它遵循的原则是目的性、相似性、和谐性、开放性和批判性。所谓组织,简单的说就是合情有效的记忆、利用周边的资源和信息,常有的组织种类有聚类和概括,它有利于将新接收的信息、知识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使原有认知结构的已改组或重建。所谓调控包括调节和控制两方面,简单的说就是适时调节和控制思维活动的进程,修改目标、手段、排除思维课题以外的干扰和暗示。数学学习策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方法的选用、效果的评价、注意的保持、情绪的调试等方面都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1)、激活与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动机状态;(2)、分析学习情境;(3)、执行学习计划;(4)、维持或更改已选用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5)、反思或总结性的评价选用的学习计划与方法所达到的效果,以吸收经验与教训,为下次学习作准备。从小的方面来说即具体到问题的求解过程,数学解题策略提供了可操作的外部程序,虽然解题策略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非逻辑性、快速性和个体性,但同时实验研究发现它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或的。因此根据里格尼的学习策略获得模式,分析了学生学习策略掌握的现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建构了数学学习策略培养的若干教学策略,它们是:(1)、交叉式学习策略教学;(2)、提供足够的练习与反馈;(3)、激励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运用策略;(4)、引导学生评价训练的有效性;(5)、引导学生生成新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方法,一个良好的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形成和确定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有学生的知识结构、信息加工方式及非智力因素等,这里我们认为学生以上的诸要素都均衡具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