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江大学成人教育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长江大学成人教育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长江大学成人教育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1

2017年长江大学成人教育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19

2017年长江大学成人教育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26

2017年长江大学成人教育学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34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要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答案】操作定义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Bridgman ,1972)提出的,他主张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所下的定义称做操作定义。对自变量采用操作性定义的理由如下:

(1)现实问题的需要

①在现实实验中,有些概念是非常含糊的。如果不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定义,那么不但这些实验本身难以进行,而且实验的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实验结果也难以比较,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对所研究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

②如人们研究疲劳对识记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疲劳程度就是自变量,但问题是虽然疲劳这个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概念,但是在实验中人们对它进行量化地操作却是件难事,因为它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和尺度。

③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采用明确、统一、可以量化的术语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的过程。

(2)操作定义特有的的优点

操作性定义的优点主要包括:

①减少了一门学科中所使用的概念数,便于不同研究者之间进行沟通;

②操作定义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

③不同的实验者如果都采用一个有相同操作定义的自变量进行实验。那么他们的结果就有可比性;

④操作定义明确了自变量的内涵,同时也往往指出了自变量操纵的方法。

2. 评价资源限制理论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资源限制理论把注意看做心理资源,认为人的心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资源限制理论的优缺点主要表现为:

(1)优点

①资源分配理论为注意的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术语。

②资源分配理论可以解释某些特定的不需要有限注意资源的任务,这类任务包括一些不需要注意的任务(红呼吸)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需要的注意日益减少的任务(如打字)。

③资源分配理论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包含多重资源库的假设。

(2)缺点

①有限资源的性质通常是不明确的,这一理论仅仅说明了不同任务组之间共享一个共有的资源到何种程度,而没有探明资源的机制。

②资源分配理论是不能被证伪的。

3. 消失文本范式的实验逻辑及操作程序。

【答案】消失文本范式是由Rayner 和Liversedge 等人(2003)提出的。

(1)范式的操作程序

,之后所注视的单词就会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读者正在注视的单词呈现某一时间(如60ms )

消失。如果读者注视点转移到另外一个单词时,这个单词又会呈现。同样地,当另外一个单词呈

,之后所注视的单词又会消失。依次类推。 现某一时间(如60ms )

(2)范式的实验逻辑

通过对不同消失时间条件下的眼动指标与正常阅读条件下的眼动指标相比较,可以得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视觉刺激的获得和在阅读过程中信急的提取时间。

4. 举例说明什么是过程效度? 什么是结果效度?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

【答案】(1)过程效度

过程效度是基础研究的目标,关注的是表面结果背后的基本心理过程,通常是研究极为基本的心理过程以便概括为普遍规律。例如,基于空间的注意或基于物体的注意的实验范式,分别对“空间”或“物体”作了严格的、清晰的规定。

(2)结果效度

结果效度是应用研究的目标,关注的是行为变化本身。例如,在预防交通事故的研究中,事故频率是关注的焦点。在学前教育的研究中,词汇量与社交技巧是关注的焦点; 应用领域的研究者想要把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获得的结果推广到更一般的场合。

(3)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

结果效度与过程效度各有两个水平:内部水平与外部水平。内部水平指研究在某具体情景设置下的有效性,外部水平指超出该具体设置的概括化。

内部结果效度的评估始于统计显著性检验,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意味着特定设置下的研究结果是有效的,而不是随机产生的; 但外部结果效度的评估要求超越统计的推论,例如,当把动物实验的结果推广到人类时,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内部过程效度与外部过程效度的评估都依赖超越统计的推论,这是因为过程效度本质上不是数据、事实本身,而在概念。

5. 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有哪些?

【答案】1974年Simon 指出,以组块为单位的短时记忆容量并不恒定,因而应该同时考虑用于背诵更长音节的额外时间。后来,Zhang 和Simon 接受了Baddeley 的发音回路概念,但假定2s 这一限定时间不仅是为了发出音节,同时也是为了让发音机制去提取每一个新的组块。

,发出每一个音节的时间(b )(1)他们提出了一个公式来估计提取每一个组块的时间(a )。

公式为:T=C[a+b(S-1)] ①

公式中C 是组块数,S 是每一组块中的音节数, T 是发出容量中所有音节所花时间,即存储信总的发音时程。公式中C 与S 的数据可在实验中观察到,而T 与a.b 的比值则可结合实验中若干个C 、S 数据推算出来。

(2)Simon 提出了关于组块的公式:S=5s ②

S 是立即回忆的音节数(这是可直接测量的); s 是一个组块包含的音节数(这是不能直接测量的); 5是组块理论假定的数目(即短时记忆容量大约为5个组块)。公式②可以用来估算组块的大小:S=s/5。但实际上这是没有用的式子,因为不同的实验会有不同大小的S ,即该公式是不可验证的。

(3)Simon 又给出另一个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F=ks ③

公式(3)的意思是,F 的数值同每一组块中的音节数目(s )成比例。F 是单位时间内(如1min )背诵的音节数目,s 是每一组块中的音节数目,而k 则是记忆一个组块所需要的时间。同②式一样,③式也是不可验证的,因为F 可以直接测量,但s 不能测量,因为③式本身也是没有用的。

(4)如果把两个假设(短时记忆容量为5个组块; 记住一个组块要花ks )结合起来,就可以消除两个公式中不可测量的s ,而得到一个新的公式:S/5=F/k, F=S·k/5,如果设a=k/5,那么:

F=aS ④

在公式④中,F 与S 都可直接测量,a 作为一个常数可以由④给出。a 是记住一个音节所需要的时间。

比较公式①与公式④,可以发现两者的类似之处。两个公式都是利用可以测得的数据[①的T 、C 、S ; ④的F 、S],去估算不可直接测量的常数[①的a 、b ; ④的a]因而①式的思想来源于④。

Simon 从物理学思考到心理学,科学类比是导致他的新发现—公式①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他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终于在11年后最终将组块理论与音节理论统一了起来。

6. 陈述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利弊。

【答案】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陈述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利的一面

①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②当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根据面临的问题联想起已经解袂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