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835传播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群体意识
【答案】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②群体感情,这里不仅指由各成员的密切接触和协作而产生的成员间的个人感情,更指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精神上的一体化)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③群体归属意识,即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这几个要素越具备,群体意识就越强,越欠缺则群体意识越薄弱。群体传播形成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也会对群体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
2. “控制研究”
【答案】大众传播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会信息系统,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它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因此大众传播也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controlstudies )a “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①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
②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3. 选择性记忆
【答案】选择性记忆是受众在处理信息之际的选择性倾向之一,即受众在接触信息后,保留在记忆中的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需求、立场、态度或观点一致或接近的内容,选择性记忆的倾向,在实验心理学中也得到了证明。它与选择性接触、选择性认知一样,都是制约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4. 分层抽样
【答案】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即将对象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一定属性预先分成若干类别(层),分别进行随机抽取。分层抽样的好处是:①使大规模的抽样变得较为容易,便于调查过程的管理; ②可以提高推断的精确度:③便于数据处理阶段对不同属性的群体进行分析比较。
5. 前语言传播时代
【答案】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的祖先经历了漫长的原始传播时代,传播史学者将之称为前语言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还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祖先只能靠动作、
表情、吁L 叫或其他简单的音节来传递信息,协调采集和狩猎活动,或表达喜怒哀乐的感情。
6. IPP 指数
【答案】IPP 指数(IndexofPoliticalPre-dispositions ),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己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在1940年的伊里调查中进行了IPP 指数分析,用以考察选民的政治立场和态度。“IPP 指数”分析的结果表明,选民的投票立场与他们的既有政治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那些具有支持共和党倾向的人主要投了共和党候选人的票,而那些具有支持民主党倾向的人主要投了民主党候选人的票。
根据这一结果,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既有倾向假说”: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做出决定之际,这种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所持的政治倾向。而人们的政治态度,与他们归属的社会群体和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7. 双向传播
【答案】双向传播是指存在着反馈和互动机制的传播活动。在双向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相互交流和共享信息,保持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均具有双向性,但这种双向性有强弱之分。对话、打电话或计算机通信等属于双向性较强的传播活动,而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活动的双向性较弱。
8. 芝加哥社会学派
【答案】芝加哥社会学派源于189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这里造就了一大批名闻遐迩的社会学家:斯莫尔、米德、托马斯、帕克、伯吉斯等,他们因具有相对一致的学术旨趣、长期的制度支持、占主流地位的出版物和“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经验论方法”而被人们尊称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它为社会学这门在欧洲孕育多年的学科奠定了最初的学科化和制度化基础,并且真正开始赋予社会学以经验和实践的品质。
二、简答题
9. 洛威里和德弗勒提出大众传播研究的14座里程碑,请你说出其中的三个。
【答案】从实用主义目的出发的美国的经验学派,其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传播效果问题。在这个领域,经验学派的成果积累可以说是很丰富的。美国学者洛威里和德弗勒曾经归纳了传播效果研究的14座里程碑,其中有:
(1)1940年的“伊里调查”。这项调查采用了精心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是经验性研究的一个典范。小仅如此,该调查还提出了“政治既有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对后来的传播效果研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2)50年代至60年代施拉姆等人关于电视对儿童生活影响的研究,从“使用与满足”的角
度对少年儿童的电视接触行为进行了详细调查,揭示了电视在儿童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影响和效果。
(3)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美国国会拨款实施的关于电视与社会行为的大型研究,该研究的结果以《军医署长报告》发表。整个报告共分6卷,包括《电视内容及其控制》、《电视与社会学习》、《电视与青少年的侵害行为》、《口常生活中的电视》、《电视的效果》、《电视与成长》。这是关于电视的社会化功能及其正负效果的一次较全面的研究。
10.什么叫人众传播的麻醉负功能? 如何证明它的存在?
【答案】(1)麻醉负功能
默顿提出,有些行为或结构会降低系统的适应性或调节能力,这些后果与功能相反,所以被称为负功能,或称功能障碍。拉扎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大众媒体会使广大群众在政治上冷漠和迟钝,把大量时间用在阅读、收听、思考大众媒体中,而不是投人到有组织的实际行动中。他们把对当代种种问题的了解作为采取行动的替代品,自以为对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了解甚多而沾沾自喜,但实际上并没有对解决它做出实际的贡献,充其量只是一个旁观者。
尽管这个功能是否真正存在还值得讨论,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对这一功能的论述相当具有批判性,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讨论了大众媒体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区别也不是截然的。
(2)证明
比如,“开心农场”之类的游戏占用了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之麻醉于游戏之中。即正当人们打算用这些经过几代人斗争而赢得的宝贵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时,媒介却以它诱人的通俗货色把它们占用了,使它们在消遣、娱乐和平庸之中化为鸟有。
由此可以证明,大众传播麻醉功能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大众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多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致使人们每天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从而没有多少时间直接投身社会实践,与社会的关系便日趋疏远和冷漠。二是这种对社会间题和社会活动的了解让大众获得了虚幻的满足,使他们“从积极地参与事件转变为消极地认识事件”,从而逐步削弱了人们的行动能力。
11.简述世界新闻传播的小平衡状态。
【答案】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力量的不平衡
①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西方少数发达国家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建立了异常强大的新闻传播事业,拥有大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工具。反之,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新闻传播事业基础与设施薄弱,新闻传播工具既缺乏又落后。
②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
a. 某些大国凭借着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企图在电波、网络空间构筑起新的霸权。冷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