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南农业大学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根据各种农业技术在生产中所起的主要经济作用的不同,可把农业技术归纳为三种经济类型:

(1)劳动节约型技术

①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定义劳动节约型技术主要是通过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装备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使劳动消耗大量节约的技术。

②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优点

a. 可大量节约劳动消耗,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b. 可帮助某些国家或地区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c. 可带动有关行业的发展。

③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不足

a. 不适宜于资金不足而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b. 推广应用劳动节约型技术,还要受到劳动者本身素质的制约。

(2)资源节约型技术

①资源节约型技术的定义资源节约型技术是指能使活劳动以外的其他经济资源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从而节约资源的技术。

②资源节约型技术的优点

a. 可人大提高单位资源的生产能力,解决某些国家或地区农业资源不足的矛盾;

b. 使有限的资源为更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就业的社会压力。

③资源节约型技术的不足

a. 劳动生产率一般相对较低;

b. 社会资本存量和经济实力的积累和增长较慢; . 容易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

(3)中性技术

①中性技术的定义中性技术是指使劳动节约型技术和资源节约型技术密切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的技术。

②中性技术的优点使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生产率同时得到提高。

③中性技术的小足这类技术的创新应用需要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尤其需要较多的投资,并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

2. 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答案】(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①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

②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①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且农业还是工业品的市场。

②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由于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得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3. 流通与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案】(1)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含义

流通起到缩短生产和消费距离的作用,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流通过程是由“三流”组成的,即商流、物流和信息流。

①商流是指商品所有权和货币所有权的转移,是商品价值不断被实现的运动过程。包括交易过程中的看货、洽谈、签约、成交、结算等业务内容。通过商流形成交易,卖主的商品所有权转移到买主手中,而买主手中的货币转移到了卖主手中。

②物流是指商品实体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空间位置移动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括运输、流通加工、仓储等业务内容。

③信息流是指与交易有关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的搜集、处理和传递的运动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传递、使用等。信息流产生于商流和物流活动中,是知识和行情的传递载体,为商流和物流活动服务。

(2)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关系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实现商流目的的手段,是流通的基础业务活动。信息流反映商流和物流的运动过程,对商流和物流活动起指导和控制作用,为商流和物流活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在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二者之间,信息流是导向,商流是前提,物流是基础。一方面,信息流既制约商流,又制约物流,并且将商流和物流联系起来,完成商品流通全过程; 另一方面,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推动流通过程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以信息流为媒介,通过商流实现商品的价值,通过物流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4.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生产条件现代化

生产条件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设施化(工厂化)等。

(2)生产技术现代化

生产技术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在农业生产上广泛采用农业机械和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耕作与栽培技术以及饲养技术等,逐步实现生育进程模式化、诊断测试仪表化、农艺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3)经营管理现代化

经营管理现代化是指用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可以在不增加投入或少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科学合理的配置,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率; 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选择生产投资项目和产品,寻找良好的销售时机、销售地点和销售对象,做到丰产丰收。

(4)集约化、可持续化

现代农业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是为了解决十地有限和需求无限的矛盾。农业集约化必须建立在农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投入要素的性能和配比,建立不断优化的农业投入产出系统,在实现农业高效率的同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5)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

农业现代化是以农业商品经济为纽带的,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协作相结合的社会化大生产。产品的商品化是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体现,是农业生产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生产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商品生产又要求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推动社会内部和农业内部社会分下越来越细,要求农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专业化势必带来生产的社会化,因为实行专业化生产,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愈加密切,这就要求社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6)标准化、信息化

①农业标准化是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指导下,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部活动,组织制定与修订标准、发布与实施标准以及对农业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农业标准化包括农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发布与实施以及对实施过程的监督活动的全过程。

②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农业信息化的目的是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

5. 什么是农业的家庭经营?

【答案】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它突出了主要经营对象的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