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Sequential design

【答案】Sequential design 中文翻译为“序列研究设计”。序列研究设计是一种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反复进行研究的设计。它是将纵向研究设计与横向研究设计交叠在一起构成的、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①发扬了纵向研究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使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易于掌握,同时发扬了横断研究设计较大面积测定的优势,加强统计处理,克服纵向研究设计样本少、有时间限制等问题。②将心理发展既作为特殊的运动形式,又看到其共同之处,从而横向延伸到各个年龄段,又通过追踪的纵向研究,以获得心理结构、属性、规律发展的较全面的资料。③将共时性和历时性统一起来,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研究的时间。

2. 关键期

【答案】关键期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1937年洛伦兹曾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会追逐它首先看见的活动的有机体,这种现象称为“印刻”。这段时间很短,称为关键期。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关键期,如2〜3岁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与这个时期相联系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

3. 亲社会行为

【答案】亲社会行为是指准备帮助他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行动的行为,如助人、合作、分享等。从很早开始,儿童就表现出多种亲社会行为;当儿童自愿帮助他人而不考虑任何外在奖励或没有个人动机时, 则是一种利他主义,这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主要形式;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抚养方式、成人的榜样、大众传媒,儿童的移情能力、社会认知能力、道德判断水平等因素。

4. 成人感

【答案】成人感是指个体从青少年向成人期过渡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当青春期少年处于青春发育前期时,他们的生理发育处于剧变之中,特别是外形的变化和性发育的成熟,使他们感

到自己是大人了,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成人自豪感。他们不再对父母撒娇,而竭力作出一副大人的模样,并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如果成年人仍把他们当小孩子,他们便会感到委屈,并采取粗鲁、固执、不听话、孤僻和消极等各种方式来进行反抗。然而,事实上,青春期少年并未具有完全独立的条件和能力,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他们都必须在许多方面,比如经济上、社会地位上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等都依赖于成人。

二、简答题

5. 运用发展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知识,谈如何解读成年早期青年的心理信号并达到对他们的共感理解。

【答案】(1)运用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解读成年早期青年的心理信号,以达到对他们的共感理解

成年早期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时期,个体的身心发展趋于稳定成熟,智力发展达到全盛时期,建立起家庭并创立事业,开始全面适应社会生活。这一时期的个体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①从成长期到稳定期的变化,包括生理、心理发展,性格、生活方式的稳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家庭,社会职业稳定,且能忠于职守。

②智力发展到达全盛时期,思维方式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转为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思维更加具有相对性、变通性、灵活性、整合性和实用性,并开始在不同领域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造力。

③恋爱、结婚到为人父母。

④创立事业到紧张工作。

⑤困难重重到适应生活。

(2)运用咨询心理学的知识,解读成年早期青年的心理信号,以达到对他们的共感理解 ①应站在成年早期青年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来访者考虑,不让他们认为教育者是父母的“共谋者”、“发言人”或“代理人”。

②对自我比较强的成年早期青年可以给予积极正面的启发和引导。

③应掌握发展心理学理论,以正确判定成年早期青年出现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时现象还是不适应症候,以确定心理咨询的方针。

6. 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案】青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已趋向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其主要特征有:

(1)热情、容易激动

青少年办事积极、富于热情,伤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青年的情绪、情感容易过于激动。

(2)情感的内容越发丰富、深刻

青少年的几种基本情绪如愤怒、恐惧、欢乐、悲伤和爱的起因以及表现特点与儿童期不同,表明其情绪情感已经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由于智力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増长,青少年慢慢地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

(3)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情感逐渐稳定

这一方面表现在青少年情感持续的时间延长,情感不再像儿童那样容易转换,受外部情境的影响减少。另一方面表现在青少年的情感类型正从外倾型向内隐型过渡,他们能根据条件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外部表情与内心体验的不一致。

7. 如何面对死亡问题?

【答案】临终者需要与他人分享感受并坦诚地讨论死亡问题,要理解临终者正在经历的一切,使你能更容易在重要时刻主动为他们提供支持。只要愿意陪伴他们,真诚地分担他们的感觉,就能帮助他们感受到死亡的尊严、承认死亡的必然性和认识到死亡的意义。

对于生者,丧亲(朋友或亲属去世)之后人们通常会感到极度地悲痛,这是生者对死者的自然且正常的反应。失去亲人使人们感到自己的脆弱或者无用,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应对丧亲之后的悲痛:

(1)承认并接受亲人已故去的事实。

(2)直接面对这一事实,不要把自己隔离起来。

(3)与朋友和亲属讨论你的感觉。

(4)不要用药物或者酒精压抑你的感觉。

(5)让悲痛自然宣泄,不要急于发泄,也不要压抑你自己。

(6)珍重对死者的回忆,但是要接受重建个人生活的需要。

8. 试述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答案】(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个人人格的基本面貌。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人格的发展就是性(心理性欲)的发展。儿童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和生殖期(青少年期)五个阶段。

(2)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更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个体人格发展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阶段1(0〜1岁)信任对怀疑、阶段2(1〜3岁)自主对羞怯、阶段3(3〜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4(6〜12岁)勤奋对自卑、阶段5(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6(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阶段7(成人中期)繁殖对停滞、阶段8(成年晚期)完美对绝望。

(3)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