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酸溶法常用的溶剂有哪些?

【答案】

及其混合酸等。

2. 苯甲醛的紫外可见光谱有哪三种吸收带?这些吸收带分别由何种电子跃迁产生?

R 带、B 带。【答案】苯甲醛的紫外可见光谱有K 带、这些吸收带分别是由共扼双键中的跃迁,共有族化合物中的共扼的产生。

3. 用佛尔哈德法测定时的条件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案】不一致。因AgCl 的溶解度比AgSCN 大,在测

时,加入过量

生成AgCl

沉淀后应把AgCl 过滤或加入硝基苯保护AgCl ,使终点时AgCl 不转化为AgSCN 。而AgBr 、Agl 的溶解度比AgSCN 更小,故不必过滤或保护。

4. 溶液的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选择和确定最适宜的酸度?

【答案】(1)溶液的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被测物质存在状态的影响;②对显色剂浓度和颜色的影响;③对络舍物组成和颜色的影响。

(2)选择和确定最适宜酸度的方法是:固定被测组分、显色剂和其他试剂的浓度,配成一系列酸度不同的显色溶液,测量其吸光度,绘制吸光度-酸度曲线,曲线中吸光度最大且恒定的酸度区间即为显色反应适宜的酸度范围。

5. 简述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时测量条件的选择。

【答案】(1)测量波长的选择; (2)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3)参比溶液的选择; (4)标准曲线的制作。

6. 重量分析的一般误差来源是什么?怎样减少这些误差?

【答案】(1)重量分析一般误差来源是共沉淀和后沉淀现象。(2)减小误差的措施:①选择适当的分析步驟;②选择合适的沉淀剂;③改变杂质的存在形式;④改善沉淀条件;⑤再沉淀等。

二、计算题

7. 用0.10mol/LHCl滴定0.10mol/L甲胺与0.10mol/L吡啶混合溶液中的甲胺,已知滴定终点的pH 比化学计量点的pH 高0.5pH ,计算滴定终点误差。

【答案

8. 某人提出了一新分析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一个标准样品,得下列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40.00,40.15,40.16, 40.18,40.20。已知该样品的标准值为40.19,置信水平为95%。

(1)用格鲁布斯法,检验极端值是否应该舍弃? (2)试用t 检验法对新结果作出评价。附表(a=0.05)

查表可知甲胺与吡啶的解离常数

【答案】由所给数据计算平均值与方差为:

(1)根据格鲁布斯法考察数据40.00, 查表得:

所以此数据应舍弃。同理考察40.20:

结果说明不应舍弃40.20。

(2)根据样本与标准值的t 检验公式得:

查表得:

因为计算所得值无显著性差异。

9. 过量的固体与

【答案】由此体系的PBE 得:

从而,可以求出

的浓度为:

, 所以可认为新的分析方法的结果在置信度为95%时,与标样的标准

一起摇动,达到平衡后

浓度是多少?

这样,

的分布分数为:

达到平衡后

浓度为:

10.设天平称量时的标准偏差s=0.10mg,求称量试样时的标准偏差

【答案】

11.测得含

【答案】

溶液的吸光度为0.055, 估算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Fe 的灵敏度。

12.有试样20kg ,粗碎后最大颗粒粒径为6mm 左右,设K 值为0.2, 问可缩分几次?如缩分后,再破碎至通过10号筛,问可再缩分几次?

【答案】根据切乔特公式

缩分一次:

再次破碎成直径为2.0mm (过10号筛)此时,

n=3

13.某同学用均用

和惰性物质配制三份碱的未知样品,每份样品称量l.000g ,

的HC1滴定,

由下列数据计算每种未知样品的组成。已知

(1)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消耗HC124.32mL , 另取一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时消HC148.64mL ;

(2)加入酚酞时,颜色不变,加入甲基橙,终点时消耗HC138.47mL ;

(3)酚酞作指示剂变色时,用去15.29mLHCl ,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变色时又用耗去33.19mLHCl 。

【答案】(1)酚酞变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继续加HC1, 到加甲基橙时,发生反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