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说出三种光学分析法的名称,并简单的说明之。
【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紫外线可见光照射吸光物质的溶液,用仪器测吸光度,记录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
红外色谱法:用红外光照射物质,物质分子就吸收红外光,为振转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用无线电波的电磁辐射对样品照射,可以使不同结构环境中的原子核实现共振跃迁,最重要的是氢谱。
2. 电极电位与离子活度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能斯特方程式表示
在电位法分析中,为什么利用此关系测得的是浓度而不是活度?最主要的实验措施是什么?电位法与电位滴定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
在实验过程中加入了“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使活度系数固定,因此测定的是浓度。主要实验措施就是加入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
电位法是测量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并利用能斯特方程直接求得被测离子浓度;而电位滴定法是利用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变化来指示滴定分析的终点。
3. 如何用一种试剂将下列各沉淀分离?
【答案】(1)用溶解,而不溶解。
(2)用氨水,(3)用NaOH , (5)用
第 2 页,共 15 页
溶解,而溶解,而
溶解,而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4)用氨水,AgCl 溶解,而PbS04不溶解。 (6)用氨水,AgCl 溶解,而
4. 对于组成、粒度大小都极不均匀的试样,应该采取怎样的处理步骤?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处理步骤?
【答案】应进行破碎、过筛、混匀、缩分处理,以确保试样具有代表性。
5. 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需选择的主要分离操作条件有哪些?
【答案】气相色谱分离操作条件选择的依据是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和分离度的概念;需选择的主要分离操作条件有载气种类及其流速、柱温、固定液的性质及用量、担体的性质和粒度、进样时间和进样量以及气化温度等。
6. 简述疏水柱色谱分离原理。
【答案】亲水性蛋白质(酶)表面均含有一定量的疏水性基团。尽管在水溶液中蛋白质(酶)具有将疏水性基团折叠在分子内部而表面显露极性和荷电基团的趋势,但总会有一些疏水性基团或极性基团的疏水部位暴露在蛋白质(酶)表面。这部分疏水基团可与亲水性固定相表面偶联的短链烷基、苯基等弱疏水基团发生疏水性相互作用,被固定相(疏水性吸附剂)所吸附。
二、计算题
7. 用一种新的方法测定某标准试样中该标样中
的含量(%),得到以下八个数据
:
问这种新的方法有无系统误差?(已知
含量的标准值为34.33%, P=0.95)
【答案】解法1:已知n=8, f=n-1=7, 所以
查t 值表得
解法2:易知
标准值34.33%落在(34.31±0.05)%范围内,说明新方法没有系统误差。
8. 电分析法测定某患者血糖的浓度
请间此人血糖是否异常?
【答案】由所给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方差得:
计算相对标准偏差为:
第 3 页,共 15 页
因故新方法不存在系统误差。
10次结果为7.5, 7.4, 7.7, 7.6, 7.5, 7.6, 7.6, 7.5,
7.6, 7.6。求相对标准差及置信度95%的置信区间,
已知正常人血糖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
由n=10, 置信度为95%, 得到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实际测到t 值为:
查表得到to.95, 9=2.26<33.88, 这样有95%的把握说此人血糖含量不正常。
9. 将0.5578g 含锌样品置于柑锅中加热,使有机物分解,其残渣溶于稀调节酸度将
以
形式沉淀出来。沉淀经过滤、洗涤后,用稀滴定,用去25.65mL ,计算原样品中ZnO 的质量分数。
【答案】根据原子守恒和当量关系可得:
从而算得原样品中ZnO 的质量分数为:
10.已知一试样为可能含有
中。加水稀释后,溶解,
然后用
和的混合物,同时含有惰性杂质。现此试样
重2.00g , 当用甲基红作指示剂,以0.500mol/L的HC1溶液滴定时,需要32.0ml 。滴定至终点。同样质量的该试样,当用酚酞作指示剂时,需要0.500mol/L的HC1溶液12.0ml 滴定终点。求试样中各组分和惰性杂质的百分含量。
【答案】由滴定体积分析可知,试样中含
和
惰性杂质含量为
第 4 页,共 15 页